正文 第13章 交趾太守(1 / 2)

隨著宦官“有事上奏,無事退朝”的喊聲,又是一天的早朝開始,端坐在朝堂最深處的劉辯盡管有著想要匡複漢室的雄心,但無奈權臣當道,看著台下又開始的無限爭吵,臉上露出一絲的不悅。

正當劉辯想要說什麼的時候,旁邊的何太後卻是拍了拍劉辯的手,對這她的親生兒子搖了搖頭。

令人意外的是,本來應該爭吵十分激烈的朝堂上,今天竟然僅僅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就結束,而站在武官首位的袁紹側行一步,站出隊列,手扶玉圭,開始向大漢天子彙報著自己的叔父的極好主意。

“陛下,天下剛定,人心不穩,臣懇請陛下分封四海,以安士子之心。”說著,袁紹便從袖中拿出一冊竹簡,請宦官呈上,劉辯打開竹簡,見到上麵清清楚楚地寫著——

“冊封司空曹操為昌邑縣侯,司徒袁隗為南鄉縣侯,冊封荊州刺史王睿為新野縣侯,冊封交州刺史朱符為龍編縣侯,任命太常劉焉為益州刺史,晉封綿竹縣侯……”

竹簡上密密麻麻的寫著一百多號人的名字和將要任命的職務,唯獨缺了袁紹,至於袁紹心裏的小心思,少帝和何太後是不清楚的,但是他的老對手曹操卻十分清楚。

曹操知道,這道詔書隻要下發,那全天下的達官顯貴都會知道袁紹是多麼的仁德,以後如果想要升官發財,隻要抱袁紹的大腿就好了。至於已經分封的官員們,一定會到袁紹府上去感謝,間接地成為了袁家的門生故吏,更是聲威大震。

如果說前麵這些還能說是袁紹一心一意在為袁家著想,那麼袁紹此時心裏想的卻是高高在上的,掌握天下兵馬的大將軍的位置。

在何進剛剛被誅殺之後,袁紹和曹操都想進位大將軍,但是屢屢鬧得不歡而散,最終雙方都退一步,決定兩人都隻做三公中的職位,大將軍之位就一直空著。

而當那是的劉辯知道自己兩位忠君愛國的卿家放棄了大將軍的位置,便頓時以為袁曹二人是在此危難之際的最大的忠臣,然而到後來才知道,這兩人也是各懷鬼胎,對自己的帝位圖謀不軌。

袁紹一紙奏本讓自己的名聲大震,曹操也不好去打全天下士子的臉,如果反對的話,就是斷自己的生路,哪怕是老百姓不支持自己,隻要天下的士子支持自己,那麼自己就還會有翻盤的機會。

當劉辯於無奈中同意袁紹的建議的時候,曹操在朝堂之上的鬥爭繼三公人選之後再敗一陣,頓時曹操陣營的官員們有的沮喪,有的仍然有著信心,有的人便開始了自己的小心思。

大封天下的詔書席卷東漢全境,地處偏僻的交州自然也不例外,由於先前的交趾太守在境內橫征暴斂,導致民眾群起而攻之,最終身亡,交趾太守的職位就已知空缺。

當洛陽袁紹正在議論這太守人選的時候,就體現出了世家大族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袁紹剛剛提起交趾太守,立刻就有人建議讓士家中人擔任,而士家的老大士燮則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交趾太守。

袁紹諸人均是北方人,對南方事務並不了解,當有人介紹完士家,說是交州一豪族之後,其他人便對士燮擔任太守一職不再有任何的異議,身為官場老油條的他們,都是知道這次的分封其實是袁家拉攏地方豪強的盛宴而已。

公元187年8月,朝廷的快報終於是到了最南端的交趾,此時的士燮正在與郭辰等四人把酒言歡,顯然他們在知道北方大亂之後也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聖旨到!”驛馬帶來了聖旨,當士燮知道自己被封為交趾太守的時候一點都不感到驚訝,畢竟自己在交州經營了這麼多年,如果這點人脈都沒有也是不用混下去了。

然而正當士燮的弟弟們想要向自己的大哥祝賀的時候,士燮卻是止住了驛馬的腳步,說道:“請兵大哥向朝廷稟報,交趾士燮將太守之位讓與大才郭辰。”

驛馬愣了一下,心想現在竟然還會有人給官做都不做的,還讓過來讓過去,不過看這人出手挺大方,估計是有什麼的心思的吧,遂接過士燮的打賞,騎上馬,揚長而去。

士燮做的決定讓所有的人都感到吃驚,並且他打發驛馬的行動速度更是讓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等到一個個士家子弟反應過來的時候,連驛馬帶起的灰塵都已經落下。

盡管眾人皆是大驚,然而士燮卻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仍然回返到自己的坐墊之上,端起竹杯,慢慢地抿了一口。看到眾人俱是驚訝地看著他,士燮笑了起來,道:“我臉上是長了什麼不好的東西了嗎?嗯?”

眾人無奈之中士燮還不忘調笑兩句,但是看到方磊眉頭不展,卻是疑惑不解,心想著這方叔季自己的結拜大哥成了太守,他不是一樣雞犬升天嗎,何故像這樣一臉苦相。

“方叔季為何如此作態?”士燮看到方磊如此心中疑惑還伴隨著一絲絲的怒氣,畢竟自己的好心還被別人懷疑來懷疑去的,就算是阿彌陀佛見到都會有脾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