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重農抑商,更是不同意,交趾地處偏僻,土地厚重,憑借現在的耕作工具難以耕種,雖然每年能夠做到兩熟或者是三熟,但是由於量少也和中原地區沒有多大差距,所以重農抑商不適用,因此需要鼓勵商業發展,讓交趾境內的商人到中原地區去交易,用我們這裏豐富的珍寶去換取足夠的糧食和先進的耕作方式,從而做大地區的實力。
“第三,寬以待民,不用嚴刑峻法統治人民,這一點……”第三點方磊剛剛說了一半,士燮便跳了出來反對,畢竟自己和郭辰商量的三點被一個草民給批駁的體無完膚實在是有些不成體統。
與方磊的認為相反的是,士燮認為人民飽受壓迫,理應款應待民,不料方磊瞪了一眼士燮,接著說:“我大漢這麼多年以來,盜賊橫行,說是老百姓生活困難,更深層次的原因正是因為行為放縱所致,因此更需要嚴刑峻法來規範人民的行為,從而使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聽到了方磊一番宏篇大論,士燮也是震住了,畢竟原本以為隻會耍嘴皮子的人也是在大局觀上能夠做到如此的“有理、有據、有節”相當不易,頓時心生敬佩。
士燮站起,對方磊深深地鞠了一躬,說自己有眼不識金鑲玉,讓方磊原諒。
連士燮都認為方磊說的正確,郭辰自然也不會說什麼,於是便讓下麵的人按照方磊所說去擬定相關的細則,從而在交趾一郡正式施行。
正當此時郭辰欲說第二件事的時候,郭嘉也來到了正堂,郭辰看到了郭嘉來到也讓他坐下,來聽最近發生的一件大事。
原來,董卓在拿下長安之後,在長安整頓兵馬,同時又從隴西各地召集了上萬兵馬,開始揮兵攻打函穀關,盡管李儒勸諫董卓,此時袁紹已經收攏天下各地郡守刺史的心,攻打洛陽甚難,但是董卓不聽,執意攻打函穀關。
於是,董卓十五萬兵馬強行攻打函穀關,而函穀關不愧為天下險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僅僅是一萬五千兵馬讓董卓損失慘重,守城的皇甫嵩不愧為一代名將,七天下來僅僅損失兩千人,更是讓兵卒加緊建造滾木礌石,同時向洛陽求救。
這個時候,袁紹和曹操等人方才如夢初醒,他們在朝堂上爭權奪利的時候,董卓卻在悶聲發大財,已經占領了三輔之地,此時正在強攻函穀關。
袁紹非常清楚,一旦函穀關失守,那麼洛陽將直接暴露在董卓的兵鋒之下,不要說自己的太尉做不成,連小命都會有問題。
於是,袁紹和曹操決定暫時連手,先將董卓給趕回西涼老家再說,袁紹和曹操上表,讓劉辯下詔召集天下郡守與此時討伐逆賊董卓,更是封官許願,隻要能夠斬下董卓頭顱的人,立刻賞千金,封萬戶侯,授光祿勳。
此詔一出,天下皆動,畢竟很多人都是受過袁紹恩惠的,雖然是名義上的封爵,但還是得遵從朝廷的號召,於是天下各州郡紛紛派出一兩千人的雜牌軍去幫助袁紹,而袁紹看到以後氣不打一處來,一群小人收了好處卻不幫忙。
袁紹在無奈之下,隻能先將這兩萬雜牌軍交給皇甫嵩指揮,等待著來自益州、揚州、交州三大州的救兵。
此時郭辰要與堂中諸人所說的,正是袁紹所說的派遣聯軍一事。
這種事情郭嘉最是拿手,畢竟郭嘉已經在太守府處理了大半個月的政事了,若是再不再去處理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瑣事,他非得瘋了不可。
郭嘉首先說出了自己的計策——郭嘉看中了西涼的韓馬入古浪峽收服河西五郡,但是由於古浪峽易守難攻,進出不便,如果董卓回過頭來攻打金城等幾處州郡,韓馬必定回援不及,很有可能導致被董卓堵在古浪峽裏。
韓馬必定不想被董卓困在河西走廊裏麵,因為他們收取河西五郡是想擴大地盤,而不是被困死,因此暗中聯絡他們佯攻隴西與漢陽兩郡,這樣董卓知道自己的大後發不穩定,必定回軍後撤。
此計說完,交趾的一些官員俱是點頭同意,他們還表示為了表現對朝廷的忠心,應該將交趾全部的八千人馬全部帶到洛陽,幫助袁紹打退董卓。
正當這些官員要裹挾著二郭秦方四人最為親密的關係坐下最終決定的時候,坐在郭辰右手邊的士燮卻是說要從長計議,並且將自己的眼神看向了郭辰。
此時的郭辰也是左右搖擺不定,畢竟這次的決定將會影響到交趾的下一步發展,一旦全軍覆沒,那麼交趾將自身難保。然而,郭辰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便斷然發言道:“未可。”
且說眾位看官,欲知郭辰何以此說,且看下回分解。
勸課農桑,發展商業,興國之策也。——元順·《全球編年史·第一章:亂世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