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 觀自在(2 / 3)

“自在……”方枕諾重複了一句。

跟著問:“何為自在?”

雲邊清笑了:“你可是李老的弟子,學貫中西,理通三教,這兩個字,會不懂得?”

方枕諾道:“自在二字總在嘴邊,可是細細想來,便會有種極陌生的感覺,仿佛忽然就變得不認識了似的。”

雲邊清道:“督公曾說,人生在世,總是充滿了欲望和恐懼,會想要財物、害怕病痛、憂懼未來。為此孔門傳下慎獨二字,學者凡事做來‘正心誠意’,則能大勇貫身,破除此懼。道門講逍遙,想讓心不為外物所拘,核心反而全在一個律字,唯心伏律,方得逍遙。而佛門中,察看並消除它的方法,則是‘觀自在’。律心、正心、觀自心,都是要找見‘我在這裏’的狀態,我在這裏,就是自在,那麼自在一時,就是一時的仙佛,不自在一刻,就是一刻的俗客。能觀自在,方能觀世音,今之愚民將觀世音三字日夜念頌,希他救苦救難,卻不知觀世音就是觀自在,結果磕頭億萬,焚盡檀林,苦無靈驗,都成一場笑話。”

方枕諾心下暗驚,忖道:“之前我受荊零雨的影響悲風失意,忽聽水鴨尋岸之聲,遂驟然而悟,想人生在世如水鴨立於孤島,當它發現自己的孤獨,便遙望遠方,希翼世界外還有一塊更大的陸地,可是它們錯了,這世界其實隻有這一生,並無第二個彼岸。佛家講放下,是讓人先明此身虛幻非實,早晚朽壞,因此不要執著,放下生死,以一種無畏的心態來麵對世界,換得無限從容。道門也是讓內心不為外物所牽,求得靈性自由,再回頭以此安寧之心做自己該做的事,孔門“慎獨”心法,其意也在於此,可見三教其理原一並無二致,沒有哪個是讓人消極避世,那麼聽他剛才這話,郭書榮華的想法,豈非與我暗合?”

雲邊清道:“怎麼?瞧你的表情,似乎不大認同?你師李摸雷號稱‘不吃豬肉’,那自是以自己為替往聖繼絕學、抑且特立獨行於塵俗之外的奇儒了,不知在你師徒心中,對這自在二字是何看法?”

方枕諾笑道:“不敢。家師這幾年專心著書,很少講這些道理,至於我麼,讀書不求甚解,凡事隨遇而安,一切但憑我意,活得輕鬆,也頗有幾分‘自在’的樣子。至於和督公所說的‘自在’有幾分相符,倒有點兒說不準。”

雲邊清道:“咱們這些俗人,怎敢望督公的境界?看來你對自在的理解,和我也差不多。我這個人呢,簡單得很。凡事我自在呢,看別人也就自在,我若不自在呢,那別人也休想自在。”方枕諾陪笑道:“是,是。”

雲邊清歎了口氣:“世上很多事情,並非你我之輩可以想通。這自在二字,還是督公十餘年前參悟的話頭,那時他還是個少年郎。我當時也還算年青,看他已是高深莫測,如今他老人家之心,隻怕更已是鬼神難知了。”說完久久地靜了一會兒,不知在想些什麼,又隔了一會兒,這才又繼續道:“想自在,難哪。姬野平帶人殺出君山,這會兒多半已經到了江麵兒上,未知後事如何。若真被他跑了,我也難說沒有責任,回去顏麵無光不說,這些年的功勞也要大受折損,以後勢要落個‘隻會編筐、不會收口’的破名讓廠裏人笑話。你既自認是我兄弟,可要替做哥哥的想個法子,分憂解愁啊。”

方枕諾道:“小弟既已傾心跟隨兄長,自然是要和兄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日後到了廠裏,小弟也定以兄長馬首是瞻,絕無二心。隻要咱們兄弟辦事勤懇謹慎,不愁受不到督公的提點,將來水漲船高之時,還有誰敢露出牙來。”

雲邊清道:“火燎眉邊,誰還顧得上以後的事呢?長江水麵寬廣,水流湍急,縱然拉開大隊攔截,也未必能經得住順流一衝。俞老將軍在皇上跟前都有麵子,這趟沒他的事,黑鍋還能落在誰的頭上?”方枕諾道:“那依雲兄的意思,咱們該當如何呢?”雲邊清一笑:“方兄弟,你‘胸中’早有成竹,這時候還推來繞去,未免太無誠意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