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上京(1 / 2)

“韓丞相,你說這紙什麼時候能到啊?”坐在金鑾殿上的九五之尊就是當今的聖上。

寧宗皇帝諱名擴。在曆史上他是一個非常沒有主見的皇上,早年靠著趙汝愚和韓佗胄,後來由史彌遠當政在這一幫人的黑色統治之下南宋王朝每況愈下。他這一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生了6個孩子居然沒有一個養活,這些當太醫的幹什麼吃的?現如今他為了宋金的議和之事所煩惱呢。

韓佗胄站在一旁說到“回皇上,據溫州知州的消息,他們已於八月初二就出發了,刻日就能到達京師”心裏想,怎麼搞一張紙都要這麼久,要不是前線兵敗如山倒穀永寧的日子要這麼難過嗎?還需要獻貢紙來換得主戰派的一點支持嗎?想到這裏他也開始後悔為什麼要打這場毫無準備的戰啊。不過都到這個分上了也隻有硬撐下去了。怎麼他們還沒有到啊。

另一方麵,溫州府由押司官唐飛帶隊押送貢紙先行走水路上京,而穀永寧一行人,分坐四輛馬車帶著要送給朝中大臣的禮物緩緩的沿甌江向西經處州在折北翻越仙都山脈,穿過婺州盆地向北進入杭州。

這條線路就是日後的金溫鐵路的行進方向,可是在當時看來溫州到處州隻能行船,他們的馬車毫無用途,隻能是架在烏篷船上由纖夫拉著走。就這樣一拉二回的用了一天半的路程。這不到一百五十裏的路就要走上半天,怪不得日後蒙古人征服南方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敢情那時沒有路讓馬來走還談什麼征服啊。

雖然說這一路甚是艱辛,但是趙師秀一直和穀永寧在一起,他還告訴穀永寧了許多關於朝廷上的禮儀:比如這宮中的官服與前代相仿,分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喪服和時服。朝服是朱衣朱裳,內著白色羅中單,外束羅料大帶,並有緋色羅料蔽膝,身掛錦綬、玉佩、玉釧,下著白綾襪黑皮履。除這種朝服是統一樣式外,官職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來區別的。主要是在有無禪衣和錦綬上的圖案上作級別變化。著朝服時必戴進賢冠(是一種塗漆的梁冠帽),貂蟬冠(又名\"籠巾\",是以藤絲編成形,上麵塗漆的冠帽),獬豸冠(屬進賢冠一類)。

還有官位目前最大的官就是韓佗胄的“平章軍國重事”這是為他量身定做的目的就是掌管天下的大權。而史彌遠當時的官銜禮部侍郎兼資善堂翊善,也就是皇子們的老師也是皇家最親近的人了。

了解了這些穀永寧已經感覺頭快大了,可是趙師秀仿佛不想放過穀永寧就繼續要跟穀永寧講南宋朝的曆史,害的穀永寧直呼“蒼天啊,快把這個唐僧帶走吧!不,應該是宋僧帶走吧!”聲音之響,驚起兩岸野鳥直飛。

離開處州,翻過仙都,他們的車隊很快就進入了婺州境內。婺州地處浙中,衢江、金華江橫貫金衢盆地,並與錢塘江相通,可直達杭州,驛道密如蛛網,僅一天多的馬程(以快馬急遞文書,稱馬程)可到杭州,因此水陸交通十分方便。金華府東與台州、紹興為拱衛;南接溫州、麗水為屏障,可直達閩、贛而赴東南;西傍衢州、淳安桐廬做靠山;東鄰臨安近郊,自古以來婺州都是天府之城因為動亂較少城市的建設規模在兩浙東路也算得上是大城了。再說這裏也是浙東學派的發祥地。陳亮、呂祖謙等人就是從這裏開始名揚四海的。說起來跟永嘉學派還是一脈相承的。所以穀永寧們在經過金華的時候多留意了一下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