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自然明白”費眾現在頭疼的是如何化解這個危機“我們阿美人是最講究信用的。況且當年如果不是許陽明將我從死神手裏救出來的話哪裏會有今天啊。要我出賣自己的恩人,我怎麼做的出來啊。”
“大王不能做的事可是小的可以去做啊。”誌林邪惡地說“隻要我們演一出戲自然就可以辦成的。”
“喔,說來聽聽”他還是挺有興趣的。
“大王可是知道許家父子的目的在於通過阿裏山到高雄港渡海南下南洋。可是我族的控製範圍隻在阿裏山北部,如果真的要經過阿裏山往高雄的話必須要經過布農族的勢力範圍隻要大王派人護送許家父子到了布農族的境內,然後在喬裝布農族的士兵將他們幹掉。這樣大王一不用背負背信棄義的名聲又可以向大宋朝示好,真是一舉兩得啊。”
“此計甚好,隻是他們會相信嗎?”費眾有些疑惑“隻要大王作足表麵工夫,並且能夠派出最精銳的部隊作為護送,以馬盧達作為領隊這樣定能消除他們的戒心。隻是要犧牲了大王心愛的大將了”其實誌林也是有私心的他想借著這次機會將自己的政治敵人也就是族內最能打仗的馬盧達給消滅掉從而獲得更大的政治利益。
費眾也隻能歎氣因為他知道這是唯一的機會和辦法了。想了很久才從嘴裏吐出了幾個字“那就這麼辦吧,一切事宜就交給誌頭領了。”
“是,大王,穀永寧一定會辦妥的”
幾日以後,南線傳來快報說阿美族的大首領費眾率眾請降,並獻上舉國的財寶和許陽明許放的首級。看到了他們的首級之後穀永寧的才真正的放下來了,並且佩服嚴先生的先見之明。
當然穀永寧也接受了費眾的請降,畢竟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對阿裏山的控製,這對與穀永寧平定台灣各部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很快的卑南、邵、凱達格蘭、布農、排灣各族都畏懼穀永寧的強大的軍事勢力紛紛的進降表請降臣服。就連外海的澎湖也因為大勢所趨而放棄了抗爭,投降了。自此台灣完全的平定了。
“大人,朝廷來信了”外麵的嚴新興奮地跑了進來拿著一封書信說道“皇上封將軍為台灣路安撫使並節製台灣水師2萬人”
“還有別的嗎?”穀永寧冷冷地說“不是應該還有免去我兩浙東路及福建路水軍大將軍的稱號嗎?”
“將軍怎麼知道的?難道你看過了”嚴新很是好奇
“不是我看過了,而是知道史彌遠這個人的性格”穀永寧鎮靜地說“他把台灣這個爛攤子丟給了我,還要說這個是皇上對於我的恩賜;把苦心經營的水師進行了拆分隻給留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這就是節製和防止我在海外擴大自己的勢力。接下來就是控製軍需錢糧的用度叫我們吃不飽也餓不死從而達到將從中禦虛外守內的目的。這些伎倆都是這些宋朝宰相最喜歡用的。”
聽了穀永寧的分析嚴新對他自然是另眼相看“將軍對史彌遠了解可真詳細,可是我們也沒有辦法呀。”
說到史彌遠,穀永寧總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受,畢竟對於他來說,史彌遠既是對他有恩,也是對他最大的威脅。不過現在史彌遠隻是在防止穀永寧在海外勢力的壯大終有一天會威脅到他的安全而已,這樣的戒心對於一般人來說也是必要的。可是穀永寧想的是更遠的地方,也許很快和史彌遠之間會有一次決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