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 西夏的仇恨(2 / 2)

“是皇上。”小太監馬上就下到城裏去了。

隻是洪水很快就滿了進來整個城市淹沒在了洪水之中。蒙古人的軍中發出勝利的歡呼聲。洪水越來越高越來越大都已經淹沒了一層樓房上去了。城市頓時不見了蹤影。李安全現在要慶幸他的名字叫“安全”了,再大的洪水都不可能會漫過城牆來的吧。隻是可憐了他的臣民啊,都要有許多慘死在這場洪水的浩劫之中了。

“皇上,皇宮已經漫進水來了,大臣都已經躲到閣樓去了好幾個貴妃被淹死了”那個小太監哭著回來報信。

“那你是怎麼回來的”

“我擔心皇上的安危,偷偷地從宮內奪了件木盆劃水過來的。”

“真是忠義可嘉啊,等蒙古軍退了以後朕定當重重有賞”他感歎到這個時候了還有這麼多忠義之士在自己身旁心中有點寬慰。可是現在的情況是水勢越來越大,更有可能是已經開始要漫上蒙古人自己修建的堤壩上去了。這叫偷雞不成蝕把米。他冷笑道,看你們這些蒙古韃子怎麼再水上打仗。不過呢心中的怨氣卻油然而生,為什麼金朝不派兵來,為什麼他們要拒絕呢?

在金國的中都,一大堆人正在為是否發兵的問題在爭論。金國群臣說:“西夏若亡,蒙古必來加我。不如與西夏首尾夾攻,可以進取而退守。”

大家都不說話了,因為他們正在等英明的皇上已經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個最錯誤的決定。衛王到底還是決定不派兵去救西夏,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西夏國和蒙古向爭正好可以削弱了雙方的實力,對於自己很好“好處”。

於是這個梁子就這樣定下了導致了金國的覆亡。

正如清人評論說:“夏弱則蒙古強,於金亦有不利焉。乃金主以兩國相爭為福,是豈唇亡齒寒之義哉!不特啟夏人之構怨,而金之亡於蒙古亦於是決矣。”

走出大殿右丞相仆散端拉住了禦史大夫張行簡“敬甫,你說皇上這個決定會不會有什麼問題?”

張行簡拉沉了臉說“雖然皇上說得也有道理,但是要是說西夏就這樣被蒙古打下來的話,那真的是唇亡齒寒吧。”

“不過丞相,我看還是要在北邊多加派一些兵力好牽製一下也好。”

“言之有理啊,要麼向烏沙堡一線增派守軍如何?”

“也隻好這樣了。但願西夏的運氣要好一點”仆散端自言自語地說。

實際上西夏的運氣還真的很好,最起碼蒙古人打了六次才讓這個國家給亡了。

時間很快的過去了,黃河的水不停的衝刷著中興府的城門。這是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水攻,但是不幸的是蒙古人沒有控製好水流,最後的結果就是弄的連自己站的地方都沒有了。中興府現在已經是奄奄一息了,不管是軍隊還是人民都已經筋疲力盡了,也許隻要一根手指頭,這個城就會毀了。不過呢曆史就是這麼好笑,出來了一段詭異的對話。

“我,蒙古的成吉思汗鐵木真在此,西夏的皇帝何在?”成吉思汗坐在船上(都被水淹了還有什麼辦法呢?但願他不會暈船)

“我就是,你想幹什麼?”李安全站在了城頭,雖然幾個月的戰亂已經疲憊不堪了,但是為了西夏的尊嚴還是要裝著有精神的。

“聽說貴國公主美貌如花,此次蒙古大軍來此也就是為了一睹公主之容貌,如果你願意投降蒙古國並且獻上你的公主,我將立刻率大軍北歸,如若不從,定將中興府踏成平地。”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根據現在的情況再打下去是沒有意義的還不如投降了算了。襄宗和各位臣子商議了一下,最後的結論還是一樣的,就是投降。

於是西夏國保住了。但是西夏從此和金國就斷交了。當李安全站在城樓上看著蒙古軍帶著他的公主北歸的時候,那心痛沒有人知道。

“蒙古人,金人,我一定會討回這個公道的。”一把劍深深的丟在了水裏。

這一年是公元1209年十二月。從此拉開了北方三國的混戰時期,有一個人在南方默默的準備,準備著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