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補給線(1 / 2)

大宋嘉定四年九月,流火的日子,台風天也剛剛的過去,天氣卻還是很是炎熱。一切的喧囂與浮躁都是外圍的,台灣水軍大營確是一片的安靜.人們都在等待著海的那頭的一個命令.

“大人,你看來船了.”許俊指著遠方地平線上出現的白點興奮地對穀永寧說。他知道這個意味著什麼。隻見這白點慢慢地擴大,一艘,兩艘,三艘。一共是六艘船,上麵打著“宋”的旗號,帥旗上刻著大大的“林”字,應該是個姓林的大官了他心想。終於要出航了。為了等待這一天這可是花費了不少的精力在裏麵的。現在回想起來不禁感慨。

三個月前。

“大人,我們台灣水軍的戰艦已經配置完畢了,這是各艦隊的統轄圖,請指示。”餘瀟將完成圖稿交到了穀永寧的手裏。

他拿起來看了一邊:台灣水軍26000人,陸上後勤人員3000人,泰雅營(包括阿美族)2200人,卑南營(包括太魯閣)800人,近衛營2000人總計34000人。水軍又分成左前右三營,由王強、鄭誌敏、胡越任統領。每個營又下屬4個總隊。泰雅營和卑南營由原部族的首領委任統轄。近衛營是宣撫使的隨護直接由長官負責領導,日常的事務管理由許俊負責。

看了之後基本上來說是滿意的。因為這樣的編製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我軍的人力資源。畢竟現在的軍隊隻能有這樣的水準,但他還是對於船隻的分配提出了異議。

“你怎麼看待我們的這些新型的船隻的使用啊?”

餘瀟似乎已經知道穀永寧一定會問這個問題的,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炮船的優點在於連續攻擊和爆炸力,我想將所有的船編在中營由鄭誌敏一同指揮,這樣就能發揮炮船的最大優勢了。”

“不行,”穀永寧很快的否定了這個結論。“炮船當然有他的優勢所在,但是他的消耗量大,補給能力卻又欠缺一旦消耗殆盡之後,又無法保證戰鬥的決定性勝利的話怎麼辦?”

“這個問題,屬下沒有考慮了。那大人的意思。”

“我的意思就是將炮船分成兩個部分再加上輔助的補給船隻就可以保證在戰鬥中的輪換和持續性。”這個不是穀永寧的原創,所有的海軍都是這樣做的。這也是一個最基本的經驗,要好好的利用。

“大人說得沒有錯,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這炮船,一旦炮船的威力無法使出來的話我們就要陷入被動之中了。大人的考慮真的比較周詳。”餘瀟也謙虛起來。這兩年來他見到太多的奇跡了,心裏是佩服得很。

“還有就是編隊的問題要考慮一下船隻的機動力,不要使一個編隊裏麵出現掉隊的現象,這可是兵家大忌的。”

“這個問題我也是考慮過的。首先我們現在擁有的戰艦的機動能力本來就是參差不齊的如果真的要進行編隊的話就會有大人所說的問題出現。所以我是認為在正常的航行的時候可以讓優勢戰艦在後機動性差的船在前,這樣就能保證隊伍的正常行進了。”

“恩。這也是一個辦法,但是如果遇到敵船呢?”

“這個不用擔心,因為我已經在航行的前端設置幾個警戒船,一旦發現問題立刻變化隊行準備作戰。”

“看來你的考慮還挺周全的嘛。那好,你拿去修改一下,三天後上報我這裏。這一次就全靠你了。”

“放心吧大人,保證完成任務。”

三日後,一份詳細的報告放在了穀永寧的桌上。同時微微一笑,這就是想要的結果。但是又有一個隨時就問題產生了:那就是補給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