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終於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北洋海軍(1 / 1)

馬尾港慘敗,給了清朝又一個沉痛的教訓。

被打痛,至少痛一陣。

就象慈禧太後在召見即將啟程去跟法國人商議、劃定中越邊界的大臣鄧承修時,黯然歎息道:“此番立約,實係草草了事,朝廷吃虧在無水師。”[ 《龍旗飄揚的艦隊》]

啊,多麼痛的領悟!

大清終於再次痛下決心“大興海洋水師”了。

馬江海戰,也清楚的告訴大清一個顯然的事實:

木艦,已確實不能稱為海軍的軍艦了;老式火炮,也無法對付鋼鐵軍艦;十隻小炮艇,趕不上一隻大鐵甲艦……

這本來是個淺顯的道理,隻是因為大清官員大多不了解形勢,不知道艦船技術的發展,整天在朝堂上下爭執不休,說一些非常正確、非常沒用的大道理。經此一事,“清流派”兩大“青牛角”(最富戰鬥力的論戰專家),一位是張佩綸,被革職反思去了,另一位張之洞,從空談中“跳槽”,跳到了“洋務派”陣營。

非要吃了虧才能長見識,流著血淚去感悟。曆史竟然以如此諷刺的方式,證明了一個道理——“事實勝於雄辯。”

好了,至少大清認識到,自己的水師離真正海軍,還差好幾個等級。

不光是艦船有差距,在指揮上,在運用上,在戰術上,都有改造的空間和餘地。

怎麼辦?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