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釜底抽薪海軍軍費被削減(1 / 1)

時常感覺,北洋大臣李鴻章既象統帥,又象工程師,還要象賬房先生。

既要注意了解軍艦的發展程度,評估、確定,還要托洋人朋友聯係廠家,談判定立合同。做完這些之後,還要向朝廷上書,與戶部交涉。

建海軍的過程,也是向朝廷討銀子的過程。

沒辦法,朝廷許諾的銀子經常拖欠,各省的厘金也不能及時解遞,有時還會被截留。

這有個相當嚴峻的背景:那個時候,各地督撫已經開始不怎麼拿朝廷當回事了,出現拖欠稅金這種暗中搗鬼的事,根本不新鮮。戶部問起,不說不給,就說“等一等”唄。

一句話,朝廷都不能保證足額足量地、按時按項付給銀兩了。

相反,那些銀兩倒是時刻處於“危險”之中,當初說給的是太後和皇上,同樣,他們也可以隨時說不給。

我們可以想象這樣一幕場景:

反複上書、上書,饒是以李中堂的水平,也快要搜腸刮肚了。而且還需要謹慎措詞,每寫就一份奏章,少不了從重要曆史意義、現實需要出發,從中日兩國的動向對比,當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力陳添加軍艦、整修設施、維護保養艦船的籌策。修改妥當,便打發人呈上去。

剩下的,就是回家等著,但願能有好消息。

等到的確實是一個好消息。但,卻又跟著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太後要歸政於光緒皇帝。不管朝中文武該擔憂還是該慶幸——是福還是禍,還有以前怎麼站的隊、今後怎麼站隊,都是一個問題——但太後喜滋滋地,說自己該休息了,享享清福,這一攤子事啊,讓皇帝去操勞吧。言語之中充滿著一個偉大女王對帶領大清昂首前進的豐功偉績、對培養了一個年輕有為的新皇帝的誌得意滿,你不能不相信她是真心說再見。

不管你樂不樂意,太後喜歡的,你總不能說不好吧。

壞消息是,歸政之前,太後還有個想法,給自己弄一個大園子。

這事不能交給別人,太後親自看好了幾個地方,趁著自己春秋不高、手裏還有權,事不宜遲先幹起來,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