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邏輯插播的話(1 / 3)

圍繞晚清的戰爭,圍繞北洋海軍,一直存在很多爭論。看了之後,耳目一新,看多了,又不知所從,還給我帶來很多邏輯上的混亂感。還有時候,圍觀了半天爭吵,我才發現,吵的根本就不是同一個問題。

比方說,為什麼會失敗?

政治腐敗,製度落後,海軍裝備不足,戰備水平低下……當然是一場戰爭失敗的原因+S(複數)。這麼多因素,如何去分析,有沒有一個公式:如果戰鬥力為L,各項因素分別為X,Y,Z……,那麼L=X+Y+Z+……;或者,如果戰鬥力為L,各項戰鬥力指數分別為3……,那麼L=A(n)?

要有個這麼簡單的公式表達,分析起來還有點頭緒,但這麼簡單的關係是不可能有的。戰鬥力的指數比這複雜得多,決定一場戰鬥的因素也比這複雜得多。否則我們沒法解釋弱國、弱小的軍隊,有時候竟能戰勝強敵,而古今中外的戰史上,以弱勝強的例子偏偏俯拾皆是。

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隻能從結果出發,找到一個或幾個決定性的因素——我們認為是決定性的,從一對一的邏輯關係上去分析。

但是我們很多人不承認這一點,不覺得自己的觀點是有局限性的。

於是我們就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於是我們開始爭吵,認為自己的有道理。

於是我們為了證明自己的有道理,除了擺事實,更狠的就是攻擊對方的事實,否定對方觀點,證明他們的沒道理,抽去他們的基石,讓對方站不住腳。

而且,有人還強迫被弄得一頭霧水、左右搖擺的讀者,選邊站。

** ** ** ** **

論證考證的方法有很多,引證(旁征博引)、例證(舉例子)、統計或單純擺數據,不得已才用推論。

但在很多文章裏,我看到的不是這個。

我看到最狠的就是,有人動不動站在一個所謂正確的製高點上,拿著一撂“帽子”——我說的就是這樣的,你若有懷疑,那就是立場問題!

嗬嗬,我們都是批大清,站在同一立場呀,何來問題?

我還看到,有人喜歡以人文關懷、人性複雜的角度去為曆史上那些應負責的人開脫。我想說,這樣的觀點,還是不要說了。他都這樣了,你還奚落他幹嘛?偏偏這種例子很多,當下比較時興這個。可是,如果,我們從人性的角度去關懷,秦檜跪拜金人,殺害嶽飛,都是形勢所迫,不代表他是壞人。對嗎?

把責任推給時代、推給朝廷、推給他人,再剩下的就推給敵人,然後為某某北洋海軍指揮官翻案的,那些奇異的結論,不光差點顛倒我的曆史認識,還差點顛倒我的人生觀知道麼。畢竟人都是時代造就的,這個我們都懂。但這個聯係,恰恰說明了他該承擔這個結果,處在那個時代,占著了那個位子,就該負責任,誰也代替不了誰。

這種翻案的事要是再說,接下來有人該拿地域說話來攻擊他了——我發現為某人翻案的全是他們省的、他們市的人,老鄉就應該這麼好麼?

這是相當無聊的事情。

別忘了我們的本來目的。

我們是為了尋找曆史真相,尋找曆史教訓,是為了今後不再發生同類的事情。

** ** ** ** **

曆史是一個小姑娘,誰想打扮成啥樣就是啥樣,這句話,本身很深刻,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