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靠錢買來的裝備武裝起來的軍隊,有著先天的不足。
一句話:錢買不來素養,錢買不來傳統,錢還有很多買不來的東西。
僅有裝備,不足為恃,何談戰勝強敵。
*** *** *** ***
有錢難買素養——製度建設
要說大清海軍不講製度化建設,那有點委曲他們。
他們也費了一些事,組織人馬、從下級抽調人才,調研、論證,製訂出了一部條令——《北洋海軍章程》。
說實話,這本章程我瞅了N遍,可以概括地講:章程除了官製,待遇,就是禮儀——講紀律的不多,講訓練的也不多,且紀律也體現著對上如何尊敬的禮儀,訓練也體現著校閱時如何迎接、如何彙報,大量繁瑣的禮儀。
就這麼個玩意,花大量的筆墨在跟訓練打仗無關的事情上,不是官僚作品又是什麼?
當然,大清也專門弄過幾本訓練章程、作戰條令的東西。但這個海軍章程,可是個總的指導文件,是海軍的“根本法”。
難怪!雖有指導,然大清訓練,用當前形象的概括,是明顯存在“練為看”。
大清自己稱為北洋艦隊,在一定程度上他已經形成了北洋艦隊的規模,但是僅僅是規模。
我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
它是不是一支近代化的海軍艦隊,從他的人員構成和編製和訓練上講,他是。但是從它的戰略指導,從他的作戰指導,大的方麵來看,它遠遠沒有實現它的近代化。
因此它是一種很怪的軍事體,怪就怪在它是嫁接來的,船是買來的,比如說北洋海軍的訓練水平並不低,他直接聘請了英國人,據講當時海軍在船上的訓練,包括他的操作口令都是用英文來發出和執行的。有學者毫不客氣地指出,這隻能說明,丁汝昌和大清海軍是多麼懶惰。
但是這個僅僅是皮毛,從戰略意識和戰略指導,到對海軍這一軍種特性的體現來看,它遠遠沒有實現自己的近代化。
*** *** *** ***
相比,日本海軍也是英國人一手訓練起來的,皇家海軍的英格斯上校回憶在日本服役時,日本政府曾封贈他以貴族,使他能有足夠的權力和地位,以與日本的高級將領接觸。日本海軍從英國人的教育中得到極大的好處,當他們認為自己有理由獨立行走時,英國軍官便體麵地告退。而日本人“堅持走著他們在英國的指導下踏上的道路,他們不僅使艦隊保持著英格斯離開時的麵貌,而且更趨完善了。”
————————————————
有錢難買實力——後備人才建設。
在後備人才建設上,在學習吸收造船知識形成自建能力上,清朝是有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