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主戰與主和之爭(1 / 1)

中國曆史上,一到外敵入侵、兵臨城下,關鍵時刻,皇朝內部都會忙著一件事:開會。

哪管他前方將士浴血奮戰,拚死抵抗。也許將領在戰鬥激烈的時候,還得問一句:朝廷會開完了嗎?

等吧,戰鬥有多長,會議就有多長。

還有沒等會議開完,敵人已經進城了,連跑都沒來得及的。比如有名的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

如果要打仗,就交給武將、交給前方。需要皇上組織大家共同討論的,一般是一件事:戰,還是和?

大臣一般就會分成兩派:主戰,還是主和。

大清麵臨的這次情況比較特殊。特殊之一:敵軍遠在朝鮮,但朝廷上下就感覺象是戰火燒到了京城一樣緊張。可能是被1860年的事嚇怕了,未雨綢繆,沒事當作有事,隱患當作險情,早早就開始討論了。

討論比較深入,也堪稱深遠,個別的還討論了戰敗的善後問題。

特殊之二:基本除了主戰的,就是既言戰、又謀和的。也就是說,好象隻有主戰一派。

因此我認為,大清實際上在與日本打仗這件事上,思想非常統一。

至於有人說,兩派有啊,光緒皇帝帶一派,慈禧太後帶一派。

那我隻能說,慈禧太後開始就沒有出來說話。

等慈禧太後出來說話的時候,是說其他的問題了,沒有著重說什麼戰與不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