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金州孤軍孤城(1 / 3)

日軍第一批上陸之後,開始向作戰目標搜索移動,壓迫金州方向。後續日軍還開始向複州方向建立警戒。

按照日軍第一軍的作戰計劃,“第一師團由上陸第一日算至第六日起,向金州行進;第十日到達金州附近,第十一日實行金州攻擊。但必須留置必要之守備隊於假根據地(花園口)。……攻略金州,大連灣附近歸我所有,即移根據地於大連灣。”[ 《甲午中日戰爭紀要》]

日軍上陸後停頓6天,第11天開始攻擊,這明顯違背當初陸軍爭取時間、登陸後即投入攻擊的想法。

原因是,日軍對清軍的防禦能力估計過高,所以必須完成集結,建立有效的防衛,再向金州發展進攻。當然,小心一點總是好的。這股日軍在整個戰役中從不輕敵,始終紮實地做好每一個戰術步驟,不留下任何破綻,這體現了一種良好戰術素養,所謂訓練有素,這樣的對手,更難對付。

登陸第11天進攻金州的作戰計劃,在實際執行作戰計劃的過程中,又被推遲了兩天。

主要是由於日軍對遼東半島清軍的布防情況還不完全掌握。提前派出二批、六名受過嚴格訓練的間諜,分往金州、普蘭店、複州城等作戰區域偵察,進行得也並不順利。

派出的間諜中,豬田正吉、大熊鵬二人出發後,從此便下落不明了。掉到海裏喂了魚也有可能,反正是消失在了曆史深處。

還有三人出發後,正碰上駐貔子窩的捷勝營哨長黃興武率馬隊在花園口一帶巡查,先在碧流河西岸捕獲了鍾崎三郎,又在貔子窩捕獲了山崎羔三郎(已在前邊講到),後又在曲家屯捕獲了藤崎秀。三人均被榮安派人押送到副都統衙門去了。

隻有一名叫向野堅一的,比較狡猾、運氣也好。他套上漁民的衣服,偽裝成本地人,前往金州等地。途中,在碧流河邊被當地群眾識破,給捉住了。準備押送貔子窩兵營,中途向野趁看守不嚴,僥幸逃脫。因為迷路,不久又被清軍騎兵抓住。可能是向野漢語能力更高(估計等於專業八級以上?),盤問當中,向野回答沒有露出破綻,而且他還蓄了發、留有辮子,清兵上前一扯是真的,所以竟然給蒙過去了。

一日數驚,反複在生死線上徘徊的向野,一直堅定不移地向目標前進,終於進入金州城,仔細察看內外虛實,然後,還取道貔子窩,深入虎穴,刺探清軍狀況。[ 參見《甲午戰爭史》]大連晚報批露一個細節,說這個向野還積極幫一個前去為清軍築工事的男子扛材料,順便混進了陣地瞧了瞧。不管怎樣,向野趕回駐紮地,為日軍進攻金州提供了重要情報。

其他被捕的幾個人就沒這麼幸運了,審問過後,雖然交待了日軍的動向,還是被清軍按間諜就地處決了。

鍾崎、山崎、藤崎,在日本備受推崇。日本人取三人名字中共有的“崎”字,稱“三崎”。據日本人記載,三人被按照清國斬刑典例問斬,斬首官命他們麵向北京清朝皇帝方向跪拜,三人怒罵拒拜,轉而麵向東方,大呼效忠天皇而死。

這個情節,不知道日本人是從哪裏知道的,肯定不是這仨托的夢。再查,還是向野堅一說的。向野在戰後專程打聽、尋找“三崎”的屍首,終於在西門外找到了埋葬地。

日軍後來挖出了三人的屍體,重新厚葬在金州北城門外的山上,碑文刻“大日本誌士舍生取義之碑”,還在山壁上用紅色桐油寫上“三崎山”三個大字。日俄戰爭後,日本重占旅順,又為“三崎”立起了5米高的花崗岩石碑,刻上“殉節三烈士碑”。日本人不但無恥,還就是嬌情。

對三人被處決,日本人大加渲染,整出一個“三崎事件”——又是一個事件,認為這是反映大清國非人道行為的事例,發誓要報仇。

日本人的複仇,是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

而且,後來日本人為自己的殺戮暴行辯解,就拿出了這個“事件”,作為一個緣由來講的。

實際上,那不過是受挫之後,對抵抗者產生極度仇視,而不加區分地殺人以泄憤。

…………………………………………

金州,軍事地位十分重要。旅順半島為渤海咽喉,而金州城為旅順口門戶。“從金州向西南,愈趨愈狹,至南關嶺而極,中寬不過六裏,為旅順後路要隘。逾南關嶺而西南,則地勢漸張,亙西南麵東北,作三角形,山海依倚,磴道回旋,乃天然形勝。”[ 姚錫光:《東方兵事記略》]這段記錄,比較透徹地說明了金州的地位作用,也道出了旅順後路山地的戰術價值。

大清當然也十分重視這個地方,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還早早就把這裏的金州城守尉署升級,設立了金州副都統衙署,作為統領遼南駐防八旗軍的最高指揮機構。副都統全稱為“管理奉天金州等處副都統”,為正二品官職,統轄蓋州城守尉、複州城守尉、熊嶽防守尉、金州城協領和金州水師營。

金州——金州地峽,因為這個關係,金州成為日本盯上的要害,當成打開旅順大門的“鑰匙”。

不但有《征討清國策》的指點,在日本大本營看來,“欲扼製直隸省,先據金州半島(旅順半島);欲占有旅順口,不可不先取金州城。”[ 橋本海關:《清日戰爭實記》]

就這樣,圍繞金州的爭奪,將不可幸免。

而大清在金州的防衛戰,卻象甲午戰爭中諸多戰役一樣,麵臨著同樣的問題——指揮不一,兵力不足。

如果說還有什麼不同,那就是金州清兵,這個——在計劃上——會來不少人。

隻是,一直沒到。

…………………………………………

按說,既然雙方都看出來這是一個要害之地,該有重點的照顧吧?

不是,這麼明眼的事,清軍防衛兵力卻非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