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軍反攻鳳凰城之際,也就是日軍對遼陽東路實施牽製作戰的時候,日軍對遼陽南路的進攻開始了。
戰場形勢不斷變化,清軍的決策部署也有了多次的變動。
海城失守,遼陽危急。李鴻章準備調動營口的宋慶部和遼陽東路的聶士成兩軍,合擊奪回海城。
12月18日,李鴻章電令袁世凱專馬函告聶土成等“回軍設法夾擊海城(日軍)大股”。同一天,宋慶也接到李鴻章的指示,命令聶士成等軍出動,“向南夾擊,合並一路,相機攻剿”。
但前敵諸將帥認識到這個計劃有重大缺陷。一是聶軍相距過遠,西援必來不及。二是擔心聶軍轉移,摩天嶺兵力空虛,一旦遇襲形勢必然轉危。
前敵營務處周馥致電李鴻章,說明了以上擔憂。
聶士成也深感摩天嶺為遼沈門戶重地,不能輕易放棄。接令後,他準備留一部人馬駐守摩天嶺,但事關緊要、任務艱巨,與盛軍統領呂本元、孫顯寅及新奉軍統領耿鳳岐等人商量,沒有一個人敢承擔。
盛京將軍裕祿、吉林將軍長順及遼陽知州徐慶璋也者飛速函告聶士成,“請留守,萬勿輕動,致礙全局”。[ 聶士成《東征日記》,見《中日戰爭》(6)]
聶土成不得不電複李鴻章、宋慶,說明自己“萬難回顧情形”。
27日,裕祿得知聶士成也反對將摩天嶺兵力西移,便直接電奏朝廷,說明東路各軍“所防皆緊要處所”,“均勢難抽動”。當天,光緒降旨,同意裕祿所報實情,命令裕祿與宋慶再行商量,另抽調人馬增援,“並飭知聶土成等仍嚴扼大高嶺(摩天嶺),以杜賊西竄之路”[ 《軍機處電寄裕祿諭旨》,《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
裕祿、長順等幾經磋商,決定函請依克唐阿率軍西援。
依克唐阿將軍欣然應允,30日,依克唐阿經奏請朝廷,留下統領壽山率馬步兩營移到分水嶺駐守,統領德英阿帶步隊兩營駐守本溪湖。自己親率其餘的馬步各營西移,支援遼陽。
……………………………………………………
聶士成軍仍得以留守摩天嶺。
當時,日軍的主攻方向已轉至遼陽南路,東路日軍分布於廣闊的地帶,兵力益顯不足,隻好縮小防區,最北隻能伸到雪裏站。
1895年1月2日,聶士成致電李鴻章和宋慶,提出:開戰以來,隻有敵人來,沒有我去的,所以敵軍敢無所顧忌、向前攻擊。我打算嚴密布置摩天嶺防守,然後率千餘騎兵直出敵後,跟他們打遊擊。或者截斷敵人的補給線,或襲擊敵人的兵站,擾亂敵人,讓敵人首尾不能兩顧,敵人必然分兵,然後我正麵大軍發起攻擊,或許能打勝仗。(“軍興以來,隻聞敵來,未聞我往,此敵之所以前進無忌也。擬將嶺防布置嚴固,率精騎千人直出敵後,往來遊擊,或截餉道,或焚積聚,多方擾之,令彼首尾兼顧,防不勝防,然後以大軍觸之,庶可得手也”。[ 聶士成《東征日記》,《中日戰爭》(6)。原電見《李文忠公全集 電稿》])
聶士成的建議,核心就是“深入敵後進行遊擊戰”。自牙山與敵作戰,聶士成憑借自己的豐富經驗,和對日軍作戰特點的了解,特別是對敵人弱點和困難的洞悉,提出這樣一個創見,確實值得稱道。前邊多次成功組織襲擊日軍薄弱部位,也證明這是有效的禦敵之策。和依克唐阿將軍的運動戰實踐,又堪稱雙璧。
如果這兩種戰術結合起來,都加以實施的話,那麼遼東戰場又會是另一個樣子,而整個甲午戰爭也許會是另一個麵貌。
但是,在高層眼中,未到最後的關頭,還有些壇壇罐罐不願舍棄,總想穩妥而不敢冒險,更不會置之死地而後生。
所以,非常可惜,這個建議再一次被李鴻章和宋慶否定了。
李鴻章隻擔心敵人不易攻擊,搞不好反而讓敵反製,“倭防範嚴密,恐不易攻,轉為所乘”[ 《複聶提督》,《李文忠公全集 電稿》]。宋慶則擔心聶士成出擊,摩天嶺空虛。
這和中日第二次戰爭(抗日戰爭)正麵戰場前期局勢何其相似!
事實證明,固守陣地,單純防禦,就會丟城失地。即使抱定決心死守,如果戰術死板,往往人拚死了,還是守不住。
當然,甲午之年,那位真正懂得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敢於大踏步進退,用兵如神、縱橫萬裏的偉大軍事家,才剛剛降生於中國。
唯有他,才能讓我們見識到什麼是中國兵學藝術。
……………………………………………………
我們也應該為聶士成可惜,象這種千人規模的戰術性動作,前線重要將領仍要向上請示報告,實在是有違常理。
如果是嚴格要求,不得不如此,那隻能說清軍缺乏主動性、靈活性的重要原因,也在這裏——前線指揮官的臨機決斷權不夠,相比日軍差一大截子。
不過,1月10日,聶士成接裕祿電報告知,依克唐阿、長順、宋慶商定“合兵攻海城倭兵”,又命令大家同時在各戰場采取行動,分散敵人的兵力(“飭各路同時大舉,以分敵勢”)。這個電報,對於摩天嶺守軍來說,自然又隻能是主動出擊,發動牽製作戰。
早知這樣,宋提督何苦發那個“該提督一動,嶺防鬆懈”的電報呢?
不過,對聶士成來說,這終於算是給予了一些主動行動的權力。
聶士成抓住機會,主動出擊。隻有采取主動,才能更好地換取摩天嶺防線的穩固。
11日,聶土成親率馬步千餘人,再次過通遠堡、金家河,進逼雪裏站,發動牽製性戰鬥。其部下盛軍統領呂本元、孫顯寅,新奉軍統領耿鳳鳴,以及仁字軍統領江自康,也按照聶士成的統一部署,紛紛向當麵派小部隊出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