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解俄、德、法三國聯合和組織反幹涉陣線這兩招都失敗了。
連日來,俄、德、法三國公使不斷至外務省,催促日本對“勸告”作出答複。完全不顧及人家的自尊心,小日本簡直快要抓狂了。
希特羅渥還警告林董說;“希望日本政府不要采取先發製人的手段,製造新的困難,與三國對抗。”
法國公使哈爾曼也說起了硬話,措詞十分講究地提醒說:“日本在偽裝的局外人(不參加幹涉的,理論上就被劃到局外,這當然是指英美意各國)的好意衝昏頭腦之前,應該三思!”
這已是在警告日本:當前的事,不是用一個“拖”字可以了結的,也別打什麼歪主意。
掙紮是沒有用的。
但日本仍不想束手就擒。駐俄公使西德二郎還從彼得堡發來一封電報,建議為和平解決這一事件,可放棄永久占有遼東半島。
西德所謂的“上策”關鍵妙處在於:作為賠款的擔保,可暫時占領該半島,而日本可以大大增加其款額,使中國永遠無法清償。
為什麼這樣做?這就可以變相地永久占領遼東半島了。
不知道這個數目是多少,大清才還不清。不知道俄德法這些老油條,怎樣才會被日本這點小聰明蒙住。
除非全世界都象日本人一樣到了神智不清的地步了吧。
……………………………………………………
這純粹就是個歪主意,陸奧卻深受啟發。他隻是略作修改,使這個方案更具一點可行性,做出以退為進的讓步。
然後,就是再來試探一下。
於是,他於30日電令西德,再向俄國政府遞交備忘錄:
“日本帝國政府業已再三考慮俄國皇帝陛下政府之友誼的勸告,茲為再度表示重視兩國間之親密關係,故在交換《馬關條約》批準書使日本國之榮譽與尊嚴得以保全後,同意以另外的附加條約方式,作如下的修改:
第一,日本政府對於遼東半島之永久占領權,除金州廳外,完全放棄。但日本與中國商議後,當以相當款項作為放棄領土之報酬。
第二,但日本政府在中國完全履行其媾和條約上之義務以前,有占領上述土地以作擔保之權利。”
日本打算隻是縮小占領地,避開與朝鮮接壤的部分。聰明的日本人以為這樣可以避開與俄國的衝突,實現自己的目標——日本仍然企圖永久占領金旅地區,而且還要求獲得補償金,並以此為由暫時占領遼東半島。
同樣內容的備忘錄也同時遞交給德、法兩國政府。
而俄德法三國不打算跟日本討價還價,直接聲明:不行。
……………………………………………………
“醉翁之意不在酒”。俄國政府認為,“遼東半島之重要,主要的是它擁有旅順。”
所以,俄國的意見是:原來的要求必須堅持,即必須半島全部放棄。
5月3日,俄德法三國已經就日本的備忘錄達成了一致意見。當日,俄國便通知日本政府,告知對其備忘錄“不能滿足”,並稱:“昨日曾召開內閣會議,國務大臣一致議決,日本國占有旅順口於事有礙,須堅持最初之勸告,決不動搖。該決議業經我皇帝陛下裁可。”
看來俄皇還是比日皇大。陸奧玩的這一招又沒有靈。
仿佛到此他才明白,日本“如無以武力一決勝負的決心,單憑外交上的折衝是不起什麼作用的。”
……………………………………………………
5月4日,無可奈何的日本內閣及大本營重臣在京都舉行會議。
經過一番吵吵,會議終於認清了形勢,取得了一致意見並得到睦仁裁可,決定完全接受三國勸告,先割斷外交上一方麵的糾葛,另一方麵,毫不猶豫地執行與大清交換批準書的手續。
次日,陸奧即電駐俄、德、法三國公使,向三國提出複文:“日本帝國政府根據俄、德、法三國政府之友誼的忠告,約定放棄遼東半島之永久占領。”
三國接到複文後,便轉身逼迫清政府如期換約。這樣做,既滿足日本“榮譽與尊嚴得以保全”的要求,也為了趕緊了事,自己好摘果子,向大清討自己那份好處。
8日,中日雙方在煙台完成了互換條約手續,《馬關條約》正式生效。
10日,睦仁宣詔,容納三國之忠告,放棄對遼東的永久占領,安撫日本激動到沸騰的臣民們,別鬧出什麼亂子。
開始先告知還遼由來,源於列強阻止——“然俄、德兩帝國及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以日本帝國永久占領遼東半島之壤地,為不利於東洋永遠之和平,以勿永久保有其地域,慫恿朕之政府。”
然後,再給侵略戰爭塗脂抹粉,打扮漂亮一點,不忘表白天皇和政府始終完全從“和平”出發——“顧朕恒眷眷於和平,而竟與清國交兵者,洵不外以永遠鞏固東洋和平為目的,而三國政府之友誼勸告,意亦在茲。朕為和平計,固不吝容納之。”同時表明體諒民生疾苦——“至更滋事端,致時局益艱,治平之恢複益遲,以釀民生之疾苦,而沮國運之伸張,實非朕之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