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搶不走。高中畢業後我還可以資助他們去上大學,到時候就可以用自由指名了。而且這些學生就算不參加選秀會也可以簽約。”
“不參加選秀?”
“獎學金給的是小留學生……”
先在日本留學,然後進入日本職棒。對於出身自亞洲的棒球選手來說,這樣的道路已有先例。
八十年代後期,出身自台灣的強打者陳大豐,為了得到更好的發展。來到名古屋商科大學留學。
他在大學期間留下二十八發本壘打的記錄。畢業後被當地的中日龍隊在第二輪選秀選中。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十多年下來,他取得了包括一次本壘打王在內的優異成績。一直到去年賽季結束後才退休。
同時,另外一名來自台灣的選手。去年年末選秀會上被燕隊選中的林威助。也是在高中時代就在日本留學,到了大學時逐漸嶄露頭角。
在原本的時空中,幾年後這樣的球員就更是層出不窮。
二零零七年澤村賞得主達爾維什是日本出生的伊朗人。
而二零零六年被西武隊選中的朱大衛,是第一位通過選秀會進入日本職棒的中國大陸球員。
我的計劃便是受這位朱大衛的啟發產生。
他十一歲時從上海移民,一直保留中國國籍,因此他有機會加入到二零零八年北京奧運會的國家隊陣容之中。
我現在所在的時間是二零零三年。現在還是五月。在日本,這是新學年剛剛開始的時候。而海峽兩岸華人世界的中學生們即將迎來期末考試。
球探部門早就物色了幾個即將畢業的初中生。台灣方麵選取的是初中時期便有實績的棒球苗子。而在大陸方麵,主要看中的是身體素質。棒球訓練從高中開始也並不算太晚。
至於幾年以後這些小球員是否能順利被燕隊選中。其實並不重要。幾年後他們畢業之時,正好能趕得上北京奧運。
幾個台灣小球員更多是為了燕隊的人才儲備挑來的。相比之下我倒是更希望從大陸來的這些個小孩子可以多爭些氣。
中國隊實力有限,奪金拿牌恐怕機會不大。但身為東道主,能多打幾場漂亮球也好。
經過安芸學園高的三年訓練,他們的球技應該能夠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而且作為合作協議的一部分。這裏的訓練以技術提升為主,教練不會為了求一時的勝負而犧牲球員身體的健康。
這一點,是大多數棒球名門所作不到的。
至於這項計劃的花銷。學費加生活費。最多還有對這所學校棒球部的讚助。真要算下來全隊球員加起來也不及一位職棒明星的年薪。
為了避嫌,獎學金是通過一家基金會頒發。這基金會以促進亞洲地區青少年棒球交流的名義設立。表麵上和飛燕球團並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