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逆兵救趙(下)(1 / 2)

當齊國玉都落下那年的第一片雪時,齊王劉瑢狐裘單騎,三兩夜飛馳趕往衛國東陽,請見衛王。

靈犀宮仁眀殿中燭燈搖曳,光影參半,明昧紛落。

衛王不悅道:“瑢,你如今是一國之君,怎能撇下齊國朝政於不顧,獨自前來東陽見我?”

劉瑢道:“義父,齊國朝政無礙,也不是當務之急。我親自趕來求見義父,是因為齊國的信差不可能比我的速度還快。聽聞趙王率軍死守蕪城,已經和戎人狼師僵持數日,死傷戰士數以千計。我想來問義父,衛國與趙國接壤,義父打算何時發兵援趙?

而且不僅趙王去了蕪城,趙國大軍也全都去了蕪城。蕪城若是失守,趙國就會淪為下一個陳國,淪為下一個人間煉獄!義父,戎族人一旦攻破趙國,他們下一個目標就是齊衛兩國。趙王能棄趙國朝政於不顧,親自率兵死守蕪城,可見戎人不能覷,九州情勢危急。趙王舍趙國朝政而取下大義,我們豈能坐視不理?”

衛王蹙眉。“齊王殿下,你有沒有想過,齊衛若發兵援趙,宋國便隨時可以趁機從你手中搶回玉都?”

劉瑢道:“義父,就算玉都丟了,我也能再拿回來的。而且戎人滅陳,九州列國人神共憤,宋國不一定會對咱們趁火打劫,否則宋國與戎人就會被悠悠眾口罵成‘狼狽為奸’。還有,恕兒如今已是手握重兵的楚國安邑王,宋國若是趁齊衛援趙之時偷襲我們,恕兒便可在東側牽製宋軍。對了,還迎…”

衛王搖了搖頭,打斷道:“我們若是去援趙,齊衛之軍也免不了許多傷亡,到時候,宋國如果攻取玉都,你就不一定能再輕易將它拿回來了。那汗王不是捎口信給宋王,問宋王何時請他喝酒嗎?如此看來,戎族人與宋國到底是不是‘狼狽為奸’地鏟除了陳國,還尚未可知。如果戎族人和宋國結盟,我們夾在他們之間,就是岌岌可危。

至於牽製宋國……楚宋之間到底是敵是友,你有十分的把握嗎?原本的‘五國裂宋’,楚國根本就沒有參與。恕兒已經離開你很久了,你怎麼能確定,如今的楚國安邑王會和趙王一樣,以下大義為先,而不以兒女情長為先呢?雖然當時恕兒和那宋王之間的流言我們都沒有信,但是這流言從來就沒有斷過。

而且,即使楚國安邑王與宋王之間沒有什麼,但新楚王林瓔呢?林瓔登基之後,立即開通了楚宋商貿,鼓勵楚宋通商。如此看來,楚宋結盟,已經昭然若揭。楚宋之間百年無戰事,即使那安邑王想要牽製宋國,她還是要聽楚王的命令。楚王如果不選擇下大義,而選擇一時之利,偏袒宋國,咱們去援趙,就是自尋死路。

你隻知援趙,為什麼就不知道管好你自己的齊國?”

劉瑢不禁向後退了幾步,疑惑道:“義父……你楚王可能不選下大義而選一時之利,那我們如果不發兵援趙,我們不也一樣是隻顧齊衛兩國的一時之利,而不顧下大義嗎?趙國一旦滅了,戎族人打過來,與宋國沆瀣一氣,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

還有,蜀王健在。以蜀王與我們的關係,他一定不會任由宋國再取玉都的。齊蜀接壤,蜀國在,齊國便在。”

衛王歎了口氣,平靜道:“你又怎知趙王就一定擋不住戎族人?趙王既然敢去,不定,他也有他的計策。他沒有寫信來求齊衛援趙,他都不著急,你又何必如此著急?”

劉瑢大惑不解地看著麵色無波的義父,不明白教會他什麼是“下大義”的義父,此時為何能夠如此靈心冷血。

良久之後,劉瑢朗聲道:“義父,陳王當時也沒有給咱們寫信求援,可是舅父仍舊領兵援陳,戰死貌城!下大義,根本不必寫於一紙信函。趙王除了死戰,我想不出來他還能有什麼計策。他唯一的計策,恐怕就是知道他身後的九州列國,不會對弱趙國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