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林茂軒病守西城壕(1 / 3)

口北道台衙署的二堂裏。口北道的道台成和、宣化府的知府王守堃、鎮守使譚慶霖正在議事。空氣中也彌漫著一股凝重的肅然沉悶。

成和撚著胡須看了看兩位同僚,用威嚴的口氣說:“二位大人,京張鐵路通車慶典事體重大,到時候恐怕不僅有朝廷各部的重臣要員會蒞臨盛會,況且新皇上剛登基,或許會派過來那位王爺代表他前來剪彩。革命黨人久懷不軌、居心叵測,唯恐天下不亂,期盼天下大亂,這一次沒準兒就會跑來給我們添亂。我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呀!”

譚慶霖捋著胡須,亮著大嗓門喊著說:“道台大人你盡管放心,一切都包在我譚某人的身上,沒有革命黨人出來搗亂也就罷了,如果要有就讓他們也知道知道我譚某人的厲害,我新配的那批毛瑟槍可不是吃素的,管叫他們有來無回,一個都他娘的跑不掉!”

成和說:“有道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我對譚大人還是信得過的。可是你對你巡防營的那些千總把總們也都能把握得住嗎?我可是聽說有些人也在私下裏讚成共和立憲呢,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已經攪亂了人心,動搖了軍心。”

譚慶霖說:“大人把心就都放在肚子裏吧!他們誰敢?看我不熟爛了他們的肉,活剝了他們的皮。你就看好吧,到了日子我一準把會場圍得像鐵桶子一般,別說搗蛋的革命黨人,就連一個蠅子我也不讓它平白飛進去!”

王守堃在一旁說道:“那樣行是行,可就是沒有一點喜慶的氣氛了。畢竟是慶典,總不能操辦得像進了殺場一般吧?原先我還說讓中學堂的先生和學生們都到會場去助助興,這麼一戒備,劉鬆年監督就傳過話來:教員和學生們就都不出席了,至多就派幾個學生代表去看一看。”

成和說:“王府台說的也是,咱宣化府說起來也是慈禧老太後當年親口封過的‘太平城’,怎麼著也得有一個太平盛世的樣子。凡事都不能過,隻需要多加小心,內緊外鬆也就夠了。我已經向兵部請求派一營武衛新軍過來,一來壯壯咱的門麵,二來也是加強戒備的意思。”

譚慶霖略有不滿地說:“老大人也是多慮了,那些武衛新軍軍官們多是肚子裏喝過東西洋墨水的人,就知道跟著洋人叫嚷立憲、還政於民,哪比得了我手下這些老淮軍‘黑馬隊’的弟兄們,在關裏口外都出生入死,對大清國那可是忠心耿耿的呀!”

成和安撫的說:“譚大人你不要多心,這些新軍都是過來協助警戒的,整盤的警戒保衛還是以咱們的巡防營為主,他們也還是都得聽你譚大人的調遣。”譚慶霖的臉色這才又轉了過來。

成和又對王守堃說:“王府台這一邊又得到了什麼消息呀?這一段宣府城中發生的那幾起發帖子宣傳革命黨主張、造謠生事、蠱惑人心的案子,你辦得怎麼樣了?也該都有點兒頭緒了吧?”

王守堃低頭答道:“下官不才,至今這幾件案子還沒有什麼進展。在下回去一定督促盡快的查辦案件、緝拿嫌犯,力爭早日結案,以安撫民心、平定地麵。”

成和說:“希望王大人能夠身體力行、親力親為,這才不負朝廷的重托、下民的厚望呀!”

譚慶霖說:“依我看壓根兒就不必查,肯定就是中學堂的那些學生娃娃們幹的,他們整天裏吃飽了飯撐得難受,放著聖賢的書不好好讀,就鑿了死勁要和皇上過不去。你要是不信就發個話讓我派兵進學堂裏去搜一搜,保險什麼亂黨的書呀報呀黑帖子啦準能搜出一皮車來!”

王守堃說:“譚大人的言重了,這可是事關學生前途性命、學堂安危榮譽的大事情。中學堂是替國家培養棟梁之才的重地,萬萬不可妄加推測評判。更何況新皇登基之後,才剛剛頒布了九年完全實行‘憲政’的上諭,在這個時候羅織罪名、彈壓學界、堵塞言路,恐怕甚為不妥吧!”

成和忙解圍說:“譚大人的想法是有些唐突。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宣化府中學堂是你王大人在柳川書院的基礎上改建而成,你不免得就有些偏愛。但是目下學堂畢竟頻生是非的地方,重教不能變成重災,護才不能變成護短。如果國家大廈都倒塌了,那些棟梁還不就是砸死我們的滾木礌石嘛!所以王大人心裏不僅要有農事工商,更應該有江山社稷;不僅要有詩書學教,還應該有法度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