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檢閱使政變用權謀(1 / 1)

這一年九月,方成子終於有了一次隨部隊參戰的機會。

原來張作霖為了雪去前一次直奉戰爭戰敗蒙羞之辱,就又親任主帥,率二十萬大軍兵分六路向關內發起進攻——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了。

北京城內的大總統曹錕非常緊張,急忙調吳佩孚由洛陽入京,由吳佩孚親任討逆軍總司令,也調動了二十多萬大軍,采取三路出擊、十路後援的布兵陣勢準備迎擊奉軍來勢洶洶的攻勢。

馮玉祥被派定為第三軍總司令,奉命由古北口出承德赤峰,迎擊奉軍的右路軍;宣化的譚慶霖則率兵離開宣化進駐南口,這也是十路後援軍其中的一路。

馮玉祥被接受任務後表麵不動聲色,他先是要求吳佩孚必須先給士兵發足餉後才能開拔,接著又請求增撥運兵車輛。吳佩孚對馮玉祥一直都懷有戒心,也采取少撥軍餉少給車輛的辦法,並不停地催逼他立即開拔出發。

方成子所在的部隊終於開拔了,卻是且走且駐、步步為營,走半天歇一天,經過四天的行軍才從北京走到了距離一百多裏地的密雲。方成子還從來沒有經曆過這樣舒適的行軍,士兵們對這種拖延戰略也是議論紛紛,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在馮玉祥的心中早就積存了對曹錕和吳佩孚的不滿,特別是吳佩孚進京派將的前一天,孫中山又在廣州發布了討伐曹錕、吳佩孚的《北伐宣言》,並派人給馮玉祥送來他親筆書寫的《建國大綱》,馮玉祥更是受到了震動和鼓舞,他下決心要再一次采取改變曆史進程的斷然行動。

直軍主力中出擊山海關的第一軍是抗禦奉軍的主要防禦方麵,也是迎戰張作霖的最主要力量,但是這一路卻出師不利,幾個重要的關隘先後失守。山海關軍情告急,吳佩孚不得不離開北京,親臨山海關前線掛帥督戰。

也就在這天下午,方成子他們突然接到了命令:部隊立即掉頭,火速返回北京。原來馮玉祥暗中已經布有眼線,在得知吳佩孚離開北京的消息後他當機立斷,急令自己在古北口、灤平、承德三地的部隊火速回京。

10月22日午夜,方成子隨部隊秘密開赴到北京安定門,守衛城門的士兵早就是他們的內應,立即打開了城門。方成子他們進城之後如入無人之境,迅即占領了北京城內報社、電信局、營房、官署等重要據點,並包圍了總統府,又繳了曹錕衛隊的槍,他們把曹錕困在“總統府”延慶樓上軟禁起來——馮玉祥發動的“首都革命”宣告成功。

次日淩晨,北京城裏的老百姓起床後才發現,一夜之間神不知鬼不覺,大街上竟然站滿了持槍的士兵,每個士兵的胳膊上都掛了“不擾民、真愛民、誓死救國”的袖標,這才知道是馮玉祥的部隊接管了城防。

因為馮玉祥的部隊在北京軍紀嚴明盡人皆知,所以並沒有引起百姓們的驚慌和混亂。馮玉祥將軍在趕回北京後,也立即組織召開會議,宣布成立“國民聯軍”,並宣布推翻賄選的大總統曹錕,成立“攝政內閣”、行使大總統職權。

馮玉祥為了避嫌,他和他的部下並沒有在“攝政內閣”中擔任任何的行政職務,馮玉祥更幹脆住到了北京城外的天台山,刻意擺出一副與世無爭的姿態。

很久以來馮玉祥就有一個想把封建統治的象征溥儀從紫禁城驅逐出去的夙願,他要完全斷絕任何人想要再搞封建複辟的念頭,他很快就下達命令讓鹿鍾麟替他去完成這件大事。

11月4日下午,鹿鍾麟親自帶領手槍營的二十多名弟兄進入紫禁城。方成子作為手槍營副營長就緊隨在鹿鍾麟的身後。溥儀已經提前接到通知:政府已經廢除了“清宮優待條例”。這時他不但必須麵對荷槍實彈的軍人,還發現了大炮已經架在景山上,隨時準備向紫禁城發射,他不得不慌忙交出禦璽,坐上準備下的汽車,離開了紫禁城。

馮玉祥又很快向遠在廣州的孫中山發出電報,表示支持孫中山提出的北伐革命,並派人帶著他的親筆信到廣州去迎請孫中山立即北上進京議定國是。

此時的吳佩孚惱羞成怒,更不死心,他一邊聯絡各地的軍閥聲討馮玉祥,一邊糾集自己的部隊環逼進到了北京東郊,試圖伺機反撲重新奪回北京城,決心把馮玉祥的“國民軍”徹底趕出去——一場大戰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