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1 / 3)

乾隆爺喜愛古玩,收集了大量天下至寶,猶以瓷器、書畫、玉器等為最,其數量之多,品位之高,令常人難以想象。加之乾隆前後曆代帝王的收集,宮廷造辦處的精工細作,大清朝皇宮中的收藏令人歎為觀止。到了光緒朝,皇宮收藏更加豐富。這些寶藏散落於紫禁城各處殿堂之中。也有一處是專門收藏暫不擺設和賞玩的珍寶之所,叫做春輝殿。這裏,由宮內太監和戶部官員共同管理這些寶物。春輝殿鑰匙由宮內太監掌握,珍寶的賬冊由戶部官員掌管。平日皇上將宮內珍寶賞賜給王公大臣,或官員閑達海外來使送來珍玩寶物,凡放置於春輝殿的,都由戶部官員登記造冊。戶部給事中王書瑞便是掌管皇宮珍寶的戶部官員。平日王書瑞要進春輝殿,得由太監開門。開門後,須得兩人同時在場。

近來,上海出了一份《申報》,朝廷要求王書瑞將《申報》等天下新出書報也收藏於此,於是他便可以天天看到出自上海的這份中國最早的報紙。普通官員大都沒有訂閱《申報》,便到他這裏來借閱。所以,他這裏又成了同僚官員翻閱報刊談天說地之處。自從《申報》上連續登載了浙江餘杭楊乃武和小白菜因奸謀毒一案的新聞報道,這個案子也就成了王書瑞他們閑談的話題。

皇家珍藏,不僅數量多,而且都是曆代精品。王書瑞見得多了,也就知道了什麼樣的東西是真品,什麼樣的是贗品;什麼樣的是珍品,什麼樣的是普品。京城官員喜愛古玩者不在少數,有的便向王書瑞討教鑒定之道。有的官員為自己的前程,需送些古玩之類的儒雅禮品,卻不知真假檔次,便請王書瑞給掌眼。這點是很要緊的,假如自己不小心送出的是一件贗品,且被識破,不僅得不到升遷,甚至還有丟官之虞。有的官員收了地方官員送來的古玩,卻不知真贗及價值,也會來向王書瑞討教。

鹹豐帝的弟弟恭王爺也喜愛古玩,見到古玩精品就往家裏搬。隻是眼力不佳,經常打眼。後來,得知戶部給事中王書瑞是古玩高手,買到一件器物後,就傳王書瑞前來王府掌眼。王書瑞如果說是贗品,恭王爺就命人送回古玩店中。古玩店老板懾於恭王爺權勢,不敢不退。正因為掌眼靠王書瑞,買到贗品反正能退,所以恭王爺就成了京城古玩店裏的常客。王書瑞也成了恭王爺府裏的常客。有了王書瑞的掌眼,恭王爺自己也就用不著化精力去弄懂真贗鑒定之法了。

一次,恭王爺買了一隻底部寫有“大明宣德年製”款的青花龍紋大盤。龍紋畫得十分生動逼真,青花發色也十分漂亮,還有宣德時期所特有的鐵鏽斑。恭王爺見後十分喜歡,自以為是到代佳器,便化了一百八十兩銀子買了回來,叫王書瑞前來掌眼。王書瑞來王府一看,知是雍正朝的仿品,便告訴了恭王爺。恭王爺怕漏走了已經到手的寶貝,有些不太相信王書瑞之言,定要問清其所以然。恭王爺問道:“何以見得這隻盤子不是正宗宣德的盤子?”

王書瑞道:“王爺請聽卑職慢慢道來。宣德的青花是當年鄭和下西洋時帶回的青料,與這隻盤子的青料相比,稍稍帶點紫色。這盤子的青花發色有咱大清朝雍正爺手裏出的特征,其青料出自浙江,經精煉而得,其發色也極為漂亮。卑職掌管雍正爺時生產的東西裏,也有這樣的器物。咱大清雍正時期是瓷器生產的一個高峰,那時,大家都認為青花以宣德器為最。為能製出與宣德時期一般精美的器物,景德鎮的禦窯監窯官常常會把宮裏的宣德器拿去,讓工匠們對照著宣德的東西仿製,器型、畫工,甚至鐵鏽斑都可以做得與宣德器一模一樣。隻有一樣,用的青花料和宣德時期的不一樣。因為宣德時期的青花料出自西洋波斯一帶,後來就再也沒有進口過,所以,雍正時期就沒法做出和宣德的東西完全一樣。”

恭王爺聽後,還是不太相信。既擔心買了贗品惹人笑話,又擔心難得真品從手心中漏了,便要去退盤子的人問一聲掌櫃的,要掌櫃的說個實話,這隻龍紋盤到底是不是正宗宣德器物。

恭王爺要王書瑞坐等退盤人回話。兩人坐著閑聊。恭王爺問道:“王大人,你來本王府不知其數,隻知你是南方人士,卻不知籍隸何處?”

王書瑞道:“下官乃浙江長興人士。不知王爺因何問起下官籍隸?”

恭王爺說道:“哦嗬,隨便聊聊而已。哎,王大人,你們浙江最近出了一個什麼案子來著?好像《申報》上還登過好幾篇文章。”

王書瑞道:“哦,是浙江餘杭楊乃武和葛畢氏因奸謀毒一案。說是浙江餘杭有一個新中舉子,為一個女子,將該女子親夫毒死,此案經浙江巡撫楊昌浚審理之後,報刑部準備上秋審。誰知被刑部尚書桑大人發現有一些疑點。此案便上不了秋審,拖了下來了。後來,楊乃武的親屬兩度來京呈控,控告浙江官員刑訊逼供,製造冤案。先是都察院發回浙江重審,後經兩宮皇太後喻旨浙江巡撫楊昌浚親自審理此案。誰知楊乃武的呈控訴狀在上海《申報》上登了出來,說自己是被那女子誣攀,因熬刑不過,被屈打成招,本無因奸謀毒情事。同僚們看了《申報》,議論紛紛。如果真是個冤案,還關係到浙江包括巡撫在內不少官員的頂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