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子嬰投降(1 / 2)

昌邑一時被突然增多的軍隊包圍,守將張仲此前已聽到楚軍隊伍西進的消息,見此陣勢以為是大批楚軍來了。而他們和朝廷的聯係早已中斷,緊急之下很難得到救援,所以這次不敢再大開城門應戰,而是堅守不出。劉邦帶著隊伍攻了幾天,毫無效果。他們帶的軍糧不允許在一個地方待太久,加之魏軍並過來之後,人馬增加幾乎一倍,吃飯更成大問題。劉邦的最終目的本不在此,因此見張仲不來應戰,就指揮隊伍繞過此城,一路向西去了。

彭越歸屬劉邦後,因為帶來的隊伍人數較少,遠沒有後來的幾位魏將受到重用。過去他是一人獨尊,現在卻要動輒聽別人驅使,感覺很不舒服。這時又看劉邦大軍連一個昌邑都拿不下,很是失望。趁劉邦趕著要西進,提出來留下狙擊秦軍,防止敵人從後麵追擊。沛公不但不怪,反而又給了他500人馬。

劉邦人馬路過高陽這個地方,看門的是位老者,名叫酈食其,好喝酒,人稱高陽酒徒。他見到劉邦後對人說:“從這個門經過的將領我見過很多,隻有劉邦像個大人物,有王者風範。”傍晚他去拜訪,劉邦正在讓兩個年輕女子洗腳。想必洗得很舒服,嘴裏哼哼嘰嘰的。見到酈食其後,知他是個書生,不想理睬,下巴一揚,示意有話說吧。酈食其一向為人不羈,不客氣地說:“你要想打敗沒有德行的秦國,就不該以這種態度對待長者。”沛公自知失禮,忙穿好鞋子,穿戴整齊衣服,把酈食其請到上座,兩人拉呱。酈食其建議劉邦襲擊陳留,那兒囤積有秦國的不少糧食。劉邦照著做了,果然收獲很大。這才知老者的厲害,當即封酈食其為廣野君,封酈食其的弟弟酈商為將軍,帶領從陳留俘獲的軍隊,與他一起攻打開封。

張良得知沛公來到附近的消息,急忙去拜訪。沛公一見,喜不自禁,問:“國家複得怎樣了?”張良回答:“不怎麼樣,囫圇半個。”劉邦知他有求助的意思,當即表示,寧不入關也要幫張良實現複國的願望。好在韓國境內的秦軍力量並不強大,有了劉邦的人馬,加上張良的智慧,一氣攻下十餘座城池。最後劉軍在曲遇東與秦軍發生激戰,大破秦將楊熊。秦二世胡亥知道楊熊打了敗仗,派使者將其斬首示眾。

劉邦一見張良就打勝仗,由此悟到自己的隊伍缺少一個管用的軍師。他因還要西進,趁著給韓成幫了大忙的機會,提出來借張良一用。韓王雖萬般不舍,卻不能張口回絕。於是看看張良,看他有沒有理由推辭。張良也知韓王離開他後,難有大作為。但沛公義氣在先,他無論如何不能不仁在後,隻能回答:“承蒙沛公看得起本人,怎敢不從。”劉邦當場授予張良“軍師”之職。

有了張良、酈食其的加盟,劉邦以後的闖關便很少失手。在南陽把太守呂齮打得退到宛城後,因其堅守不出,劉邦準備放過他。這時張良建議:“沛公雖然急於入關,但麵對的秦兵仍然很多,而且他們都占據著險要地形。如果現在不拿下宛城,待隊伍過去後,他們會從背後攻擊,前麵還有強敵,處境太危險了,不如費些力氣將其拿下。”

劉邦隊伍本來已經西進,聽了張良的話,連夜率兵從另一條道返回,更換旗幟,增加人馬,趁夜將宛城團團圍住。呂齮一看,這下完了,拔劍就要自刎。門客陳恢說:“現在尋死還太早。”於是從城牆上下來去見沛公,說:“我聽說您和諸侯約定,先攻入鹹陽的做關中王。您現在因何停下來攻打宛城?宛城是個大郡,管轄的城市有十幾座,人民眾多,積蓄充足,官民都認為投降要被殺,所以齊了心的據城堅守。您如果決心攻破城池,傷亡必定很大,而且還耽誤時間;如果率軍離去,宛城軍隊一定會跟在後麵追擊。這樣下去,您將失去先入關的機會。替您著想,倒不如約定條件,封賞南陽太守,讓他替您守南陽,您率領宛城之兵西進。那些沒有降服的城邑,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會爭著打開城門迎接您。然後您就可以放心地西進,而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劉邦說:“好!”於是封南陽太守為殷侯,封陳恢一千戶。結果如陳恢所料,劉邦率兵西進,沿途城市望風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