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進入鹹陽的最後一道關口嶢關,這裏地勢險要,駐軍眾多。劉邦欲以兩萬人的代價攻破此關,張良勸道:“這裏秦兵強大,不能輕視。我聽說嶢關守將是屠戶的兒子,這種市儈最好以利相誘。希望沛公珍惜士兵性命,先派人到附近,預備好五萬人吃的飯,然後在各個山頭上多掛旗幟,作為疑兵,叫酈食其帶著重寶去說服秦將。”
酈食其本是辯士,經他一忽悠,嶢關守將果然背叛朝廷,同意和沛公聯合占領鹹陽。沛公打算答應,張良又反對:“這隻是嶢關的守將想反,恐怕下麵的士兵不一定聽從。士兵不從必然帶來危害,況這見利忘義之徒也不可靠,不如趁他們懈怠時一舉將其消滅。”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突然對嶢關發起攻擊。經過兩次交戰,最後在藍田把鹹陽附近的秦軍徹底打垮。
進攻嶢關之前,劉邦擔心鹹陽是塊更難啃的骨頭,又了解到趙高已做丞相,便派使者寧昌去做工作,說:“天下都知道你是最精明之人,秦國很快就會被推翻,這你一定比任何人都看得更清楚。希望你能配合義軍,把皇帝殺了,主動獻出鹹陽。新的王到來後,保證你繼續富貴。”
趙高當時沒有表態,過了幾天,寧昌再去見他時,他從鼻子裏“哼”出聲音:“靠你們給我富貴?不配!”
鹹陽令閻樂向趙高報告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趙高欣喜若狂,匆匆趕到現場,摘下胡亥的皇冠自己戴上,大步走上殿去,仗著自己也有著趙氏嬴姓的血統,準備宣布登基。但文武百官皆低頭不從,任他怎麼旁敲側擊,威逼利誘,那些平時順從慣了的官員寧是沒一個附和的。趙高失望至極,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罪惡已達到“天弗與,群臣弗與”的程度,隻得臨時改變主意,將王冠交予子嬰。由於秦國的力量已大為削弱,子嬰主張取消帝號,複稱秦王。
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胡亥擔任皇帝後,曾提過一些建議。比如胡亥剛即位就要屠殺功臣,子嬰說“這樣不吉祥”。但胡亥這時隻聽趙高的,反說:“當皇帝就要心狠手辣,不然不能叫人懾服。”子嬰看這個侄皇帝利令智昏,從此不再多言。但對趙高的種種罪行卻牢記在心。子嬰接過趙高遞過來的皇冠,向旁邊一擲說:“秦已沒有整個天下,這個帽子還是換換吧。”
趙高要子嬰齋戒五日後正式就任國王,期間他負責做一頂像樣的王冠。可子嬰不願重蹈胡亥的覆轍,便與自己的貼身宦官韓談商議要除掉趙高。等到期限到了,趙高派人來請子嬰到宮中接受新製的王冠,正式登基。子嬰推說有病,不肯前往。趙高無奈,隻得親自去請。等趙高一到,宦官韓談眼疾手快,一刀將他砍死了。子嬰隨即召令群臣進宮,曆數趙高的罪孽,宣布夷其三族。
劉邦眼看進入鹹陽,把隊伍停留在霸上。子嬰聽到消息,馬上召集群臣商議禦敵之策。趙高在時,已把有能力的大臣排擠幹淨,如今遇到緊急情況,哪有一人能拿出好主意。子嬰又問:“鹹陽附近還有多少駐兵?”趙高死後,朝中掌握兵權的大臣死的死、逃的逃,況軍機大事,曆來輪不到不相幹的人插嘴,這個問題也沒人能回答。王宮內尚有千把人的戍衛,這個子嬰是知道的。但僅憑這些人怎能抵擋得了諸侯的洶洶大軍。麵對一群行屍走肉,子嬰泄氣地說:“你們都準備好繩索,咱們一起去死吧。”
子嬰不是說著玩的,第二天果真帶著一群大臣乘著白車白馬,脖子上係著絲繩,來到霸上,恭敬地站在路旁,等候向劉邦投降。劉邦的人一見,多數主張趁機將這幫人殺掉,免生後患。劉邦不肯,說:“懷王當初派我來攻取鹹陽,原是看我為人厚道,豁達大度,能安撫官民。既然他們已經投降,何必又加害他們。”於是把這些人交給專人看管,並特別交代安排好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