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的軍民不時有越牆逃出的,一個個都餓得奄奄一息的樣子。楚軍把他們抓去,都說裏麵人已死了一半,劉邦這兩天就要出來投降。果不其然,這天一大早,漢軍就從角門放出使者,向楚軍通報漢王投降的決定。項伯直接把使者帶到項羽跟前,項羽問:“劉邦有何條件?”使者回說:“漢王已困頓不堪,唯求活命,不殺城中軍民,其他沒有別的要求。”項羽說:“隻要他安心做漢王,不誠心跟我搗蛋,我不僅可以不殺他,仍可以讓他做王,但不知他的誠意在哪?”使者說:“經過彭城之戰、滎陽之戰,諸侯五十六萬人都被楚軍打敗,漢王這次徹底服了霸王,死心了,決心稱臣。今晚他要負荊請罪,帶著所有的珠寶美女下屬,跪倒在您的腳下,任憑您發落。”聽到這般承諾,項羽極其受用,看著鍾離眛、周殷、季布、項伯等一幫將尉,開懷大笑道:“哈,哈,哈,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彭城之役,讓人們再次領略了項羽的威風。各路諸侯見狀紛紛倒戈,背漢附楚,就連齊王田廣也放下武器,表示不再與西楚為敵,甘願稱臣。出乎大夥意料的是,劉邦西逃後,竟能在短時間內恢複元氣,並在滎陽附近的京、索間把楚軍打敗,致使項羽不能西進。
對眾諸侯的背叛,劉邦十分生氣,稍微緩和過來一點勁,馬上分出一部分兵力教訓他們,而且讓最能打仗的韓信去做這件事。可見劉邦對這些叛徒恨到何種程度,寧可自己受點委屈,也要及時讓他們長些見識。
謀士酈食其聽說劉邦在自身艱難情況下,還要分出重兵去收拾幾個渾蛋,認為不妥,說:“讓我以三寸不爛之舌,去勸說那些無知鼠輩仍來歸順大王,不要因為他們影響大事。”
劉邦說:“如此甚好,隻怕這些熊包沒有見識,不聽你的。”
情況果如劉邦所料,酈食其的第一站就讓魏豹給頂了回來,說:“自古諸侯以霸者為尊,我們不是不尊漢王,而是他鴨子上架,難能可為。老兄別費勁了,說得再好,我也不會跟著他跑,還是依附項王更可靠些。”
其實魏豹背叛劉邦還有另一個原因。諸侯反秦剛開始時,魏豹自立為王,原魏國的宗室之女魏媼便將自己的私生女薄氏送到宮中給魏豹做妾。魏豹跟隨劉邦去攻打項羽期間,薄姬在宮中閑著無聊,便找一個看相的為自己算命。看相的一見薄姬,驚奇得不得了:“你是先難後顯之命,雖眼下有災,但將來生的孩子會成為天子。將來母以子隆,貴不可言。”魏豹從劉邦那兒回來後,薄姬便把這話學給他聽。魏豹一聽大喜,心想,這女人是我的姬妾,既然神算子說她生的孩子能當天子,自然孩子他爹要先當天子。所以心一橫決定背叛劉邦,先說保持中立,不介入劉項之爭,看項羽以雷霆之勢撲到滎陽後,幹脆與項羽講和,一起攻打劉邦。
酈食其的到來,恰給魏豹送來一個信號,漢軍可能要來討伐他。以致韓信兵到後,魏豹早做好了防禦準備,把重兵集結在蒲板,嚴密守住黃河渡口臨晉。韓信站在渡口西岸觀望了一陣子,半天沒有一個船隻來往,再看看對麵,卻見塵土煙霧升騰,懷疑已有重兵把守,因此不敢貿然渡河。此地人煙稀少,費了好大勁,才在十裏外見到一個放羊的老人。軍士把他捉來,韓信親自詢問,答道:“此地黃河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水勢湍急,近處隻有這一個渡口可以渡人。除此聽說上遊百裏遠還有一個渡口,但我沒有去過。”韓信讓人拿過秦時地圖來,看了半天,方點點頭,囑咐士兵道:“這放羊人說的是實話,給他些錢,讓他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