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趕走範增(1 / 2)

項羽看叔父興衝衝的樣子,也懷疑他對範增有成見。但事實又不得不讓他相信,皺了下眉問:“範貔受賄有何證據?”

“有,從他床底下翻出了兩桶黃金。”

“他本人承認嗎?”

“他不承認,說根本不知道床下有黃金,是有人蓄意陷害。”

項羽悵悵地說:“這事有點蹊蹺,別管有沒有,不能讓範增再掌兵權。我馬上攻打敖倉,你派人把他看好了,不要叫他隨便走動。”

軍中接連不斷的傳聞,既讓項羽提高了對所有人的警惕,也讓他對楚漢相爭多了一些深層次的思考。審時度勢之後,他一方麵派出使者到漢營和談;一方麵加緊了對滎陽的圍攻。同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分出一半兵力襲擊了漢軍的糧草基地敖倉,讓漢軍雖有甬道,卻無糧可運。

範增大罵著闖進項羽帳內,說:“現在天下事基本定下來,我這把老骨頭對你沒用了,請放我走,不要讓人看著我!”項羽說:“請便!”範增悻悻離開,未到彭城,因為心情不愉快,背上長出大瘡,崩潰而亡。

漢軍這方麵,因為成功地實施了離間計,並打聽到範增已被削權,感到是一個不小的勝利。但高興不長,卻被楚軍掐住咽喉,頓時又陷入荒亂之中。與此同時,楚軍把滎陽城圍得裏三層外三層,連隻老鼠也鑽不出去。城中糧食越來越少,隨著時間一天天延長,不僅軍隊沒吃的,老百姓也沒有吃的。先是兩頓飯改為一頓飯,再是由過去吃稠的改為吃稀的,繼之以糠菜代飯,最後殺牲口甚至吃死人充饑。軍民莫不盼著有朝一日能打出去。因為忍不住饑餓,有的士兵和百姓便偷偷地縋繩逃出。楚軍把他們捉住,審問過之後,不問青紅皂白,統統給殺了。眼看所有的人都要被困死,劉邦召集群臣問:“還有何辦法,難道就這樣等死?”樊噲雖然饑餓,仍不改快人快語:“原來根本不該躲在城裏,如在城外,想上哪跑上哪跑。現縮在烏龜殼裏,動也不能動,有何辦法?”蕭何說:“這時候,還說這種話,有什麼用?”劉邦說:“這個熊人,就不會說句讓人寬心的話。你是武將,應想辦法打出去,解救大家。隻會發牢騷,不是孬種嗎?”樊噲不服說:“我願意去拚命,可你們哪個敢讓?一旦開了城門,楚軍進來,立馬完蛋,到時責任是誰的?”張良說:“城門萬萬不能開,現在隻能多派人出去,扮作逃兵,縋繩出城,避開楚人的防備,到外邊搬取救兵。”劉邦說:“眼前也隻有這一條路可走,但楚軍怎會讓使者出得去?”張良說:“趁夜間天黑,多派人下去,再讓他們都穿上楚兵的服裝,說不定就能混得過去。隻要能把信送到,韓信救兵兩三天即可來到。”

對他們的議論,都尉紀信在旁聽了多時,靈機一動喊道:“與其讓士兵換裝而逃,大王何不直接化妝而逃?”夏侯嬰說:“楚軍連一個士兵尚不會放過,漢王這麼大的目標,如何能逃出去?“劉邦一貫善於聽取不同意見,乍聽一愣,摸下髭須說:“不妨說說。”紀信說:“我是這樣想的,楚軍知道城內糧食吃盡,目前唯一的活路就是投降,所以多日圍而不攻,等待大王去投降。平時眾人皆說我長得像大王,大王也認為我極像。正好利用這個特點,我假扮大王去投降,吸引楚軍都來圍觀,大王則可趁楚軍不注意,乘機出城。”劉邦想了想說:“那怎麼可以,首先楚軍圍城甚嚴,不可能輕易放人出去。其次,假使此計得成,楚軍發現上當,豈能輕饒你,必然施以毒刑。”紀信說:“就因為我長得像大王,大王平時待我甚厚,破格重用。為此我一直想報答大王,卻沒有機會,心中著實慚愧。現在機會終於來了,就讓我為大王一死吧。”劉邦堅決回絕:“不行,人命都是一樣的,為了我活命,卻讓你去送死,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紀信反駁說:“雖說人命都是一樣的,但小人怎麼能和大王比。反對秦朝,去除惡政,與百姓約法三章,關中百姓無不盼您為王。項羽倒行逆施,濫殺無辜,殘暴超過秦始皇,天下人對他既恨又沒有辦法。現在能取代項羽的隻有大王。我一人死了,於天下沒有任何損失。大王若死了,天下百姓還能靠誰,漢軍這麼多官兵又追隨誰?所以您一人之命,係萬人福祉天下安危。以我之微命,能替大王去死,實是大幸,不必再遲疑!”劉邦還要說什麼,紀信一下從腰中拔出寶劍,往脖子上一架說:“我意已決,如大王還不同意,我寧願白死!”在場的人都被嚇了一跳,張良勸劉邦道:“這不失為一個辦法,既然紀都尉有此誌氣,大王應該成全他。”陳平此時已進入幕府,在別人對話的機會,似乎已想好了所有的步驟,說:“是條好計,我助大王下好這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