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餘雖死,但趙王歇還在,加之燕趙兩個地方,向來義勇之士較多,他們很快集合起來,有的奔赴趙王,有的拉起山頭,都把漢軍作為敵人。張耳帶兵四處圍剿,用了半年功夫,把趙王和幾個山大王捉住殺了,才漸漸平息。此時劉邦正在滎陽被項羽圍得喘不過氣來,急調韓信回軍支援。韓信回說:“大王且忍過一時,趙地新被攻克,盜賊四起,漢軍一旦撤退,恐怕又被他人占領,不是自立,就是歸楚。同樣都是地盤,寧失滎陽,不能失趙地。”劉邦氣憤地罵道:“這個混賬羔子,見死不救,趙地再重要,能有我重要嗎?”張良勸道:“韓將軍說得有理,隻要有地盤,就不愁沒有回旋餘地。大王應通盤考慮奪取天下,不要拘泥於一時一地之失。”劉邦轉怒為喜道:“我故意罵這熊貨不能顧全大局,既然攻了趙國,為何不接著攻取燕國、齊國?”張良建議:“不妨封張耳為趙王,一來讓趙人有所鎮撫,不再滋生事端;二來也可讓天下諸侯看見,隻要歸順漢王,立馬就可獲利。另外,還可刺激一下韓信。”劉邦初似不解,旋即一笑道:“刺激一下韓信?妙!”
韓信果然對漢王封張耳為趙王有些意見,但很快明白其用意,不久找李左車請教,如何攻燕伐齊。李左車推辭說:“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夫不可以圖存。我是一個亡國敗將,有何資格和將軍一起討論大事?”韓信說:“將軍太謙虛了,誰不知道這樣一個故事。百裏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在秦國卻使秦國成為霸主。這並不是他在虞國愚蠢,而到了秦國就聰明了,而在於用不用他的意見。假如當初陳餘聽從您的話,我韓信早被您擒住了,哪還有今天向您請教這回事?”李左車說:“將軍所言,實不敢當。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即使對狂人的話,聖人有時也聽上兩句。雖然我的想法不一定正確,但既然將軍這麼抬舉我,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點智慧。誠如你所知,陳餘並不是真的笨蛋,隻是偶一失手,導致身死名滅。而今將軍橫渡西河,俘虜魏豹,生擒夏說;一舉攻克井陘,不到一個早晨的功夫打垮了趙軍二十萬軍隊,繼而誅殺趙王和相國,威震天下,名揚四海。趙地那些老實的農民,聽到漢軍這樣凶悍,都以為死到臨頭,再不幹活,吃香的喝辣的,專心等死。這種情況,是漢軍的長處。但另一方麵,眼下百姓勞苦,士卒疲憊,很難用以連續作戰。如以疲憊之師,進攻燕國堅固之城,絕不會像打井陘口這樣容易。實情暴露,威勢就會減弱,曠日持久,糧食耗盡,不僅弱小的燕國不願降服,齊國更會守牢邊境,以圖自強。燕齊兩國不能占領,劉項之爭就難定勝負。如此一來,漢軍就失去了長處。以我的笨腦子想,不論是伐齊還是伐燕,一味硬攻,不是上策。”韓信說:“依將軍的說法,對燕齊是不能進攻,還是現在不攻?可漢王卻要我非攻下燕齊不可。”李左車說:“善於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處攻擊別人的長處。如今替將軍打算,不如按兵不動,安頓趙國的百姓,撫恤陣亡遺孤。各地送來的好酒好菜,用以犒勞將士。表麵擺出進攻燕國的架勢,暗中派出說客,去見燕國的王。威逼利誘,他們從多方麵考慮,就會乖乖地投降。燕國順從之後,再派說客勸降齊國,即使再聰明的人,也不知該替齊國怎麼謀劃了,隻有臣服一條路。有了這個結果,天下為誰所有就很明確了。用兵本來就是虛張聲勢,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戰爭。”韓信一拍大腿:“說得太好了!”然後按照李左車說的去做,燕國立刻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