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而動(15、16)(1 / 2)

隨風而動(15)

十五、聖彼得堡夏宮

都說年輕的女人如糖,吃多了有些膩味;中年女人如茶,聞起來香、喝起來有些苦澀;老年女人似酒,保存得越久就越醇厚。在這張照片上出現的女人雖然早就過了青春年華、也過了不惑之年,已不那麼年輕,可是從她那**猶存的笑臉、典雅端莊的表情、風采依然的風度、溫婉嫻淑的氣質上卻依然能找到昔日的風采。尤其是身段還保持的不錯,因為開華不僅是宜昌遊泳協會的成員,也是長江上的冬泳愛好者,即使現在身在京城,每天也開車去泳館遊上個兩千米,運動好,自然身材就棒。

照片上的她,一條深色的長裙齊踵,莊重而大方,好看而得體;自然會有一條飄逸的絲巾纏脖,這幾乎成了時尚女人的標誌;一條毛茸茸的坎肩使得長裙和絲巾變得更加襯托;加上一條顏色反差極大的格子披肩,尤其是披肩那在風中搖曳的流蘇,就不僅使得那張原本因為旅途勞頓而有些疲乏的臉上因褪去了少女的**、少婦的青澀而顯現出**的絲絲**,更給那個女人增添了一種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那種都市婦人的感覺。

女人過了花甲之年,就到了人生的另一個**。完成了戀愛結婚、生兒育女等女人必經之路,經過了花開花落、雲飛雲卷、陰晴圓缺的悲歡離合,就不再像四十年前那樣扭扭捏捏、故作姿態,而是會落落大方、瀟灑自如;也不會和二十年前那樣爭強好勝、斤斤計較,而是會舉止優雅、儀態萬千,別有**的在一頻一笑中散發著一種沉靜的成熟之美。這就是她們人生的另一個**,更注重努力的經過,更注重生活的踏實。

雖然,她的臉上已經寫了些歲月的滄桑,**也不再那麼靈動,可是在她的身上卻能體驗到那種成熟之美,因為她們才是有經曆、有故事的女人!歲月荏苒,走過了百花盛開的春天,經過了充滿**的夏季,在金色的陽光下走向了金秋。於是她就如同秋風中的樹葉,雖然飽經風霜,但還有著沉著的綠意;她就好似掛在枝頭的果實,沉甸甸的,有著成熟和**的色彩;她就猶如秋日裏淡淡的流雲,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種飄逸、一種清高、一種曠遠的優美。

到了她們那個年齡段的女人,不再為亮麗的青春而**,不再把美麗的容顏當做財富;不再在虛無和幻想中生活,不再把絢麗的彩虹當做理想;不再把浪漫**當做生活的底色,不再追求生活的完美無缺;不再計較生活的得失,不再看重事業的成敗,清楚的知道自己就是天邊飄過的雲彩,就是長江流過的一粒水珠;就是山中生長的一棵小草,就是黃昏的那輪夕陽,也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珍惜現在的真實比什麼都重要。

照片上的她就那麼雙手圍合、端莊大方的站在聖彼得堡夏宮的葡萄架前,在她麵前,就是那座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宮的夏宮的高高的宮殿,可以看見那星羅棋布的雕像和眾多的噴泉,尤其是那噴泉藝術可以稱為一絕,彙集而成的水道似一把俄羅斯重劍,筆**向波羅的海的入海口,在她的身後,是帶有典型俄羅斯園林風格和鐵藝技術的高大拱架,半圓弧的將那些青翠欲滴的葡萄藤蔓和葉片散布其上,就使得那條由葡萄架組成的通道顯得幽深而華貴,天上依稀的陽光和地上雨後的水漬相映成趣,植物的濃鬱使得女人的肩頭也染上了點點綠意。

這個站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夏宮的一座葡萄架前擺出了一副雍容華貴的都市婦人形象拍照的開華就是一個生在宜昌、長在宜昌,即便如今生活在京城、卻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宜昌人的中年女人。按照她在那個宜昌初一六班群裏所透露的:那張照片因為到聖彼得堡的第二天就遇到下雨,把帶來的厚一點的衣服,不分長的短的都加在身上,連圍巾都是兩條,沒有故作貴婦人的模樣,僅僅隻是禦寒而己;而在照片中展現的那個兩手相握、置於身前的下意識的習慣肢體語言折射的是:讓並不完美的自己理應謙卑,也感恩所有。

她不會和那些同齡的女人在拍照的時候常做的那種V型的手勢,也許在她的潛意識中就沒有永久的勝利與成功。

隨風而動(16)

十六、人民劇院

天知道有多少年沒有見過麵了,多虧老佘雖然年歲已大、眼睛還很尖,就在那個個頭高高、戴一副眼鏡、已經禿*的瘦瘦老頭大踏步的從他身邊掠過的時候,他的腦海裏突然有了些舊時的記憶,於是聲音就*口而出:\"念時,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