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而動(25、26)(1 / 2)

隨風而動(25)

二十五、讀書之後

如果不出意外,每天晚上九點半,念時會和網上的朋友道一聲再見,準時打開他的那部魅族手機,開始繼續看他的小說。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一些收費的看書軟件隻要不升級,用曆史版本就可以免費閱讀的。

這個如今禿*、在家裏從不修邊幅的老頭自覺自願的閱讀是從紅星路小學大門不遠處的那家小人書攤開始的,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則是他讀書的第一個**。天知道那段時間裏他看過多少書,熬過多少夜,寫過多少讀書筆記。在那個階段,無論是政治、曆史、地理、宗教、理論、小說還是劇本、詩歌,甚至是樂譜、畫集,隻要能到手的書籍、雜誌幾乎統統看過。當時市圖書館還在陶珠路光前街,他會隔三岔五就背著黃挎包到館裏的外借部去借書,當然還包括朋友們家裏的藏書,加上他當年的瘋狂買書,即便是每次搬家都淘汰一部分,可現在還有滿滿一書櫃!

到了本世紀初,念時也曾經是網絡上眾多的忠實讀者之一,每天趴在電腦上看人間感悟、看悲歡離合,看愛恨情仇,看花開花落、看金戈鐵馬、看英雄無悔。光是自己所寫的讀書筆記和那些抄錄的精彩書摘就有上十萬字,那本按拚音排列的寫有簡短評語的書目就有兩千多本,想想有些傻帽,自己都有些不可思議。正是因為看得多了,就對各家網站上的其中一些作品不屑一顧,對其中的一些作者的寫作水平和技巧頗有微詞,他就有了\"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感慨,就有了躍躍欲試的**,就有了寫作的開始。

其實閱讀是一件很愉悅的時,可以通過文字所熟悉唐宋元明清那些漫長的朝代裏,於是,那個愛讀書的念時可以看見那些皇宮大內裏燭光搖曳,高高的紅牆裏的那些油燈下有過王昭君的宮怨;一個絕無僅有的武則天很簡單就顛覆了李家王朝;那個連老婆都被人家霸占的李後主萬般無奈的在低*:\"春花秋月何時了\";安德海提著油燈大搖大擺的去和慈禧太後幽會;攝政王在溥儀的登基大典的那些被風吹的快要熄滅的燈光下對那個少不更事、哭啼不停的宣統皇帝說:\"快完了,就快完了……\"

於是,念時就通過那些經典和文獻讀到了革命的秋瑾在杭州大牢的燈下寫下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絕命詩;那個很有懷舊感的朱自清滿懷眷戀的在自己家的燈下寫下了那篇樸實無華的《背影》,那個浪漫色彩很濃的徐誌摩借著昏暗的燈光*上自己朋友之妻的*上的時候,矮小的魯迅卻正在燈下寫他的《狂人日記》;春風得意、躊躇滿誌的蔣先生在南昌布置對紅軍大圍剿的時候,毛先生卻在井岡山的油燈下寫下那篇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寫作也是一件很愉快的工作,當文字從筆尖流淌到稿紙上的時候,那就是作者的心聲在跟隨著筆尖翩翩起舞、在引吭高歌,不管寫的是大悲大喜還是悲喜交加,不論是淺*低唱還是壯懷**,作者的心情是很亢奮、也很愉快的,是隨著寫作而變化,隨著情節而喜怒哀樂的。因為在一筆一畫的書寫的過程中心靈上獲得了極大的愉悅。當文字通過鍵盤和輸入法一個個工工整整地呈現在電腦屏幕上,並透過網絡傳到互聯網上,能夠與無數的讀者進行分享的時候,那也是一大樂趣。

念時其實是在寫作的某個時點、因為某個機遇突然大徹大悟了的,把寫作的一切都看的通透了,也有些才思泉湧、下筆如有神了。從此之後,寫到動情處,自己都會眼睛**、聲音哽咽;寫到入迷時,忘卻了寒冷與酷暑、驕陽與白雪;寫到亢奮處,就有了\"仰天長嘯、壯懷**\"的氣概;寫到悲傷時,就有了百轉千回、欄杆拍遍的傷感。於是,他似乎感覺到自己就是為了寫作而出生的,就是為了寫作而存在,為了寫作而讀書的,假想如果沒有讀書和寫作時觸發的**和**,他也許隻不過就是一具行屍走肉而已。

人們經常會用回憶來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會用回憶來**那些痛苦而不堪回首的往事,也會用回憶來重溫那過去的好時光,那全都是一些不會再來、不會再存在、不會再重現的曆史。當然,休息夠了,回憶夠了,吸口氣站起來,還是得繼續前進,這就是念時的體會。抬望眼,前麵還有更多、更高、更遠、更長的路在等待著,就得從在路邊短暫的歇息之中重新振作起來,重新開始上路。人們就是用那種不斷的回憶來鞭策自己,用即將到來的任重道遠來激勵自己,從而使自己在經過了一次短暫歇息之後能夠再一次快樂出發。

隨風而動(26)

二十六、喝酒抽煙

當念時躺在*上開始看書的時候,建新正坐在自己位於宜昌香格裏拉小區的家裏那間餐廳的餐桌上休閑自得的喝酒抽煙:一包樓下買的卷包肉、一碗晚飯剩下的紅燒魚塊、自己剛炸好的花生米,還有兒媳送來的高郵鹽蛋,加上一杯野三關的包穀酒,一盒黃鶴樓的香煙,就是他的最完美的夜宵。點燃一支煙、喝上一口酒的時候,他就感覺到世界全在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