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汶川大地震(1 / 2)

《汶川大地震》

今天的空氣有點悶,塔利班坐我旁邊打盹,車間裏麵閑著沒事唧唧喳喳的聲音不時傳來,猶如天空中那幾隻不安分的麻雀。崗亭裏不停地變換著人物,我整個人昏昏沉沉的,倦意襲來,迷迷糊糊,隨你們折騰去吧!賭博這件事搞的有點大了,不知道他們能不能一碗水端平。

“今天下午兩點多四川地震了!”

收工回去,得到這樣的消息。電視裏麵新聞直播,據說是7.8級,唐山大地震?三十二年後,災難再次降臨,死傷極其慘重。國家領導人已經緊急趕赴災區途中,熒屏上播放著記者招待會,有個一臉苦相的人在那說來說去,由於地震的震中處在群山懷抱之中,交通極其不便,現在外部救援力量無法及時進入救援現場,餘震仍在繼續,有高速公路已經被滑坡的山體截斷,現正組織武警部隊全力搶救……多事之秋!

新聞裏馬上看到,幾千裏外的江海也有震感,下午浦東陸家嘴寫字樓裏的白領們發現牆上掛著的文件紛紛晃動,不好了!

生命麵前,萬人空巷,無論貴賤。高聳的寫字樓下來,人山人海,腦袋挨著腦袋,摩肩擦踵。很快人們就知道,這晃動的文件絕非空穴來風,萬裏之遙的四川,天塌地陷,不知道多少同胞的生命已經在此刻化為烏有!電視新聞上還有報道,今天晚上,許許多多珍愛生命之士已經早早選好了角落,搭好了帳篷,備足了幹糧,風餐露宿與天鬥,其樂無窮。電視上說餘震還在繼續,對於這個科學到現在都沒有辦法對付的東西,誰知道它會什麼時候卷土重來呢?雖然江海發生餘震的可能性很小,但談笑風生之後,生命可不是開玩笑的。

隻是在奈河橋,電視機前的一張張麵孔,都很平靜。大家就像籠子裏的鳥兒一樣張望著天空,似乎這隻是一部電視劇。我們隻是籠子裏的鳥兒,不要奢望蔚藍的天空。晚上躺在床上,打開收音機,電視上晃動的文件像鍾擺一樣在我腦海中回蕩……

這幾天的電視已經暫停了其它節目的播出,幾乎每個台都在直播這天降的災情,就連老台灣手裏拿到的《環球時報》,報頭也都變成了灰色。

“那邊汶川地震,應該讓這兩個畜聲醫務犯去看毛病!那個快啊!一百多個人,一會就好了!”常友來告訴我。

我想起這兩天正在讀著的《中國文化概論》,教材第一章介紹了我國的地理環境特征與曆史演變,原來我們地大物博的泱泱中華大地,也是一個多災荒的國度,“據鄧安特《中國救荒史》統計,從西漢開始到1936年共2142年的時間裏,災害總數高達5150次,平均4個月強便有一次。受災範圍越來越普遍,而且一些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省份,災荒每經兩三個世紀就上升一次,然後稍稍下降,不久又上升,總的趨勢是頻率越來越密,強度愈來愈大。與這樣的趨勢相同,瘟疫的流行,也是越到後來越嚴重。因此,備荒、救荒都是古代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大事,其中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泱泱五千年,竟然是同自然災害鬥爭的五千年。嗚呼哀哉!中華多難也!誰能不服華夏兒女之氣魄與力量,如此多災多難的國家,我們五千年文明從無間斷,試問小小寰球,舍我其誰?

《陽光的向往》

“吳大雲,我跟你商量個事。”

“啊?什麼事?你說。”

“我想把監督崗的台子搬到窗戶下麵去,那邊可以曬到點陽光,我這個病最需要陽光!還有那邊空氣新鮮一點,我可以把窗戶打開,這樣對身體有好處。”

“那邊不是堆著那麼多箱子嗎?我是沒啥意見,就是不知道這事要不要跟袁隊長彙報一下?”

“冊那!這個你彙報什麼東西啊?這個台子本來就在那邊的,我嫌太亮了才搬過來的。跟他講什麼啊?我跟你講這個事情你不用跟他講,直接搬過去,他不會講什麼的。你傻幣兮兮的去講,這個事情倒不對唻,他倒不一定同意你搬過去你信不信?”正在反省的塔力班坐不住了,“啥地方不是一樣的?你到樓上一中隊、兩中隊、四中隊去看看,放哪裏的沒有?這個勞役就是這樣,隻要能夠讓隊長一眼看得到你就對了。搬到那邊,不是離得更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