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阮第一次來到開封。中原的富庶讓他早有耳聞,他自幼喜歡漢人習俗,穿漢服說中原官話,就連頭上的髡發也蓄了起來,再加上他身材魁偉俊美,待人寬和,耶律德光一直寵著他,把他視為己出。可是開封府的繁華景象還是讓耶律阮新奇和震驚。跟汴梁城相比契丹國的上京中京等五京就是破落的小城鎮。盡管南京幽州是北方最大的城市,可是跟開封相比也隻是十之三四罷了。僅開封的外城方圓就有四十裏,城牆高大寬闊延綿望不到首尾。城壕叫護龍河,寬十餘丈,護城河兩岸楊柳成蔭,粉牆朱戶,河水蕩漾,遊人三兩,不時有漁舟小船穿過,一片繁榮安逸太平景象。
從北城陳橋門入城,道路寬敞平整,耶律阮一派中原富家公子打扮,頭戴紫皂官絁頭襆,身穿白色錦裏纏枝紋大袖圓領襴袍,腰部用鑲碧玉革帶緊束,騎著一匹蒙古烏青馬。四個隨從也是漢人裝束。陳橋門是契丹國使者的專用驛道可直通驛館和大內。順著驛道往南走了十餘裏才過城中汴河。正值順天門外開放金明池和瓊林苑,汴河兩岸也是繁花似錦遊人如織,紅男綠女絡繹不絕,耶律阮看得眼花繚亂,他的四個隨從也是初入汴梁,看什麼都是新鮮的。盡管耶律阮儀觀豐偉,錦衣玉帶高頭大馬,帶著隨從前呼後擁,但是貪戀繁華美景的眼神也讓汴梁百姓覺得他是個初入大城市的鄉野土豪子弟。這讓他有點不高興,叱喝隨從不要左顧右盼,直往前行。
過了前州橋王東是汴河大街,大街上商鋪、酒樓林立,既有漢人商鋪也有契丹人開的,高鼻梁的波斯人、回回人、西夏人、韃靼人衣著各種服飾穿行街上。客商往來討價還價聲叫賣聲不斷,有賣鋪合、簟席、屏幃、洗漱、鞍轡、弓劍、時果、臘脯之類的。也有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麵、生色銷金花樣襆頭帽子、特髻冠子、絛線之類。各種新鮮東西有的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再往前走是書籍古玩圖畫及土物香藥之類,趙文秀筆,及潘穀墨,占定兩廊。耶律阮素喜漢人文化,看見書籍古玩便放緩了馬蹄。瀏覽之際,一家契丹人開的酒樓門前一個掌櫃模樣的人遠遠張望看見耶律阮便急忙跑了過來,在馬前跪倒口中叫到:“小人王順給王爺請安。”
王順身穿漢服,頭頂上卻剪了髡發,顯得不倫不類。耶律阮皺一下眉,勒馬問道:“你如何認得本王?”
王順伏地答道:“小人是喬將軍的屬下,如今喬將軍做了使臣常住汴梁,小人也跟隨辦差。在南京幽州小人見過王爺,所以認得。”
耶律阮點點頭:“喬榮倒也伶俐,生意做的挺大的。”說完縱馬前行。隨從抓住王順囑咐道:“王爺是微服出行,不是使臣也不是來朝覲晉國的皇帝,你叫他葉公子即可。不要暴露了王爺的身份,否則於兩國之間都不好說。”
王順領會,飛奔到酒樓招呼一個夥計前去報信,又折回來牽著耶律阮的馬韁帶路。前行一裏有餘,拐過一個巷子,一座高大宅院出現在眼前,喬榮得信早已在大門口等候,耶律阮騎馬緩緩走近,喬榮跪倒參拜。耶律阮揮揮手:“本王不是漢人,不要那麼多禮節。”說完下馬,喬榮躬身把耶律阮迎進大門。
穿過兩重院門,進入正廳坐下,婢女獻上茶,喬榮跪倒重新參拜:“臣喬榮參見王爺。”耶律阮一抬手:“起來吧,在晉國你叫我葉公子即可。”喬榮口中應是,起身恭恭敬敬立在一旁。耶律阮微笑道:“喬將軍,這是你的家,你也坐吧。”喬榮謝過,在耶律阮下首隻坐了半個屁股。
喬榮本是後唐節度使趙延壽手下的戰將。後唐滅亡,隨趙延壽投降契丹。他為人伶俐圓滑,交際廣泛,被耶律德光封為契丹國使臣常駐晉國。並允許他在汴梁經商,以此掩護,互通消息。喬榮是個精明之人,適逢亂世各國林立他能圓滑地在夾縫中生存既不想做契丹國的官也不想做晉國的官,隻求保全性命與家人平安。借著是契丹國的使臣,在汴梁做事也是暢通無阻。以此身份進行商貿交易,生意也是越做越大,幾乎是汴梁城的首富。他善於結交,為人豪爽,晉國朝中官員大多都和他有交集。在汴梁城這些年他倒也落得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