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師出北門(1 / 1)

長安城門,北風蕭瑟,一隊隊的士卒們整齊有序地站在城樓前,正等著他們的最高長官朱溫來訓話!有許多的百姓在旁邊正看著這些大齊的士兵們,這其中有很多都是他們的親人,有的人眼裏已溢出了淚水,有誰能夠知道此去一戰還能不能夠活著來呢!甚至還有些看上去未成年的孩子氣的兵卒站在隊伍的角落,他們的眼神充滿著恐慌和茫然,不知道前方是燦爛的生活還是死亡的痛苦.

忽然城門大開,黃巢騎著一匹黃驃馬走在最前麵,後麵跟著朱溫等朝中大將緩緩出城,眾人看見全部跪了下來高呼萬歲.這些全裝貫帶的武士無疑體現了這個新朝廷的尚武精神!

朱友文也騎馬跟在眾官的後麵,他知道此去一戰正是他進入五代時期的第一戰,心裏有種難以言說的感覺,他很想找個人傾訴但是身邊卻又沒有一個朋友,還真的是比較鬱悶的事情,他撫著自己那頭朱溫剛剛送給自己的大宛馬,心裏想著還好自己以前會騎馬要不然現在還不得丟大麵子啊呀!

黃巢看著整齊的軍隊,對朱溫的軍事能力很是讚賞,哈哈笑道:"朱愛卿,你訓練的這支隊伍還真是壯觀啊,若你去替朕討天下之亂,何愁諸事不平者!"

朱溫在馬上欠身,說道:"依托皇上天威,我軍過處,何愁敵人不授首而降!"

黃巢哈哈大笑中對眾位大將說道:"今日朱將軍奉朕詔討賊,諸將須得各各聽命於朱將軍前,不得有誤!"

眾人高呼領旨謝恩.

於是朱溫率著他的八個兒子及各家眷出城,背後是他的二萬精兵,浩浩蕩蕩向河中進發而去.

……

與這邊的狀況不同的是,河中節度使王重榮可嚇破了膽,此人在背後搞小動作雖然有一套,但是大軍壓境,早已如驚弓之鳥般的驚恐萬狀了.他急召集他的幾位智囊團的主要人物,苦著臉對他們說道:"想必眾位也已經都知道了吧,黃巢此逆賊已自立為帝了,他已命他的幾位走狗們四處給他攻城略地,其罪行已是罄竹難書,若我王重榮不討其滅唐之罪,則天下還能有人可討否!"

這句話說得很是慷慨激昂,但是他這是在朱溫已經將兵向他地盤打過來的時候說的,那就未免有些投機之嫌了,他看到座下的眾位謀士都麵有鄙夷,知道自己的威信在上次投降黃巢的過程中給打擊得一點不剩,現在唯一的這些謀士無一不是王重榮花高價從別人那兒買下的所謂人材,關鍵時刻這些人都沒有了什麼話了.

可他錯了,在坐諸位一言不發.有幾個倒是說了,可這幾個說的還不如不說,無非就是那一套,更有甚者是勸他投降的!王重榮心裏的這個氣啊,心想我花錢請你們這些人來,關鍵時刻竟然連個屁都沒有...

可是朱溫可不管他的對手王重榮手下有什麼人,他隻要用好自己手上的人就行了,自己的幾個兒子肯定是忠於自己的,還有幾個自己起事時就跟隨自己如敬翔朱珍龐師古這些大將、張存敬,寇彥卿,劉捍這些謀臣,算起來也是一支龐大的隊伍了!所以他根本沒有將曾經降過黃巢軍的王重榮放在眼裏.

當朱溫的大軍前行至河中的治所前夕,王重榮開始思索撤退之計了,他召集了自己的兩個兒子王珂與王珙到麵前,無奈地對他們說:"這些該死的所謂的名士當這口兒一個主意也拿不定,珂兒與珙兒你們做何打算,為父也好參考參考!"

誰料他的兩個兒子異口同聲地說道:"戰,死,不戰,亦死,不戰何為?"

王重榮仔細一想,這句話非常之對,眼看大軍壓境,自己又無重兵無大將,根本想不出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方法,即使是能夠逃出去,也難保不會朱溫派去追殺的人捉住,到時間手無寸兵那可真的是要束手待斃了!"

王重榮狠了狠心道:"那我等誓與此城池共存亡,如今且來商量退敵之策."

在他和兩個兒子反複商量之下,終於決定在朱溫今晚剛至城下,立腳未穩之時劫其營寨,也好讓其嚐嚐這個下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