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先命敬翔先整頓好部下統領的軍隊,約束他們不得騷擾民間,然後才與眾位謀臣大將坐到了一起,商討起這次兵敗之因來,正在眾人為著失敗的理由而糾纏不清的時候,門外忽有人報殿後軍眾已經達渭州城下。
朱溫聽聞此信,急忙向城門處趕去。
到達城門,朱溫登上城垛,向外眺望,隻見一隊隊垂頭喪氣的人馬正向著渭州城中趕來,為頭的正是自己心愛大將寇彥卿的魁梧身影,跟在後麵的一騎正是軍中第一智囊劉捍,朱溫看到他們兩人安然無恙時,心裏的激動簡直無法用語言形容,暗地責備自己怎能讓這兩個本軍這中最重要的人為自己殿後,許是當時真的被王重榮這老狗給打暈了,沒想到這個稱稱沒有三兩重的老家夥還真有兩下子,不過又想要不是自己大意又怎能輸於他呢!看來以後在此亂世當真要行一步小心一步。
朱友文也跟在父親的後麵,當他看到逐漸走近的兩名大將的身影的時候真的感受到了當年電影電視裏感覺到的那種氣氛,無論是輸是贏,眾將都已努力過,他們拚搏著,他們吼叫著,用自己的熱血和忠誠書寫著五代裏永遠不滅的傳奇!
當寇彥卿看到渭州城上書寫的那兩個古樸的篆字的時候心裏總算鬆了口氣,想到自己和劉捍殊死拚鬥後主公朱溫大軍能夠平安無事地回到渭州,覺得自己手下死了的那些兄弟總算沒有白死!這讓他想起訓練他們時的一樁樁趣事,想起他們稚嫩的臉龐,和不懈的努力,他們希望在此亂世裏能有一番作為,可是卻有很多很多的人,已經拋屍於彼戰場,他們再也見不到明天的太陽,永遠永遠.....
每個將軍對待自己的部下,都會有他自己的一套。但是無論是哪個士兵,身處於寇彥卿麾下的話都會感到由衷的幸福和自豪,畢竟在這個亂世裏,像他這樣愛戴部下,關心部下的將軍真的已經不多了!
而朱溫關心的卻不是這些,他看到寇彥卿的軍隊十停已剩不到三停,由此可見那場戰役是多麼的艱難了,他趕緊走下城樓,命守軍將城門大開,自己親自迎上前去,對寇彥卿和劉捍表示最隆重歡迎。
為了在眾人麵前有所表示,朱溫解下自己身上的錦袍親手披在寇彥卿的身上,牽出自己心愛的名馬:一寸紅。贈予劉捍!二人同道謝恩。
寇彥卿跪在朱溫麵前泣涕道:“主公不知,我和劉軍師殿後於官道間,誰料奸邪如王重榮老賊者,竟然從由山背登山,自高向下衝擊我軍,我等一時之間未料到他有如此奇謀,眼看他軍勢凶猛,隻得拚死抵抗,虧得劉大哥用奇計騙得王重榮相信老家河中有我大齊援軍,方才退軍,可就是這樣我軍也死傷慘重,無以為戰,此番好容易才能與主會相見也!“
朱溫聽著也覺傷感,對寇彥卿說道:“將軍不必太過傷感,戰時有敗便有勝也,不必太過傷感!“
一旁的劉捍卻說道:“寇將軍非因此戰大敗而傷感,實在是因為他平日訓練的子弟兵一日之內大半死於河中,因與他們感情深厚,實在叫人不忍!“
言罷輕誦一古風:“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穀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聘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但聽其聲音鏗鏘有力,雄渾無匹,把這古風的意境全給誦了出來,一時之間城門內外隻聽到這位軍師的大聲詠頌聲在四周回蕩,令人豪氣頓生!不能自己...
朱友文卻聽此古風有點熟悉,仔細想了想才知道此文正是原來當年大唐第一文人李太白所作,全文慷然自若,有著對曆史無比的嘲笑及傷感,現在下眾人聽來倒也甚是合此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