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興元府(上)(1 / 2)

卻說朱友文以及他的手下及時地識破了朱溫用來對付他的詭計,將計就計,反而使朱溫派去途中暗殺朱友文的朱友珪死於非命,朱溫痛失一兒之餘惱羞成怒,下令重金懸賞朱友文等人的人頭,那些散落在四方的怪盜俠客們自然蠢蠢欲動起來,好在朱友文身邊強人無數,單是一個龐師古就已經另等閑人等不能近身了,更何況還有剛加入朱友文集團軍的霍存等人。

此時朱友文已經遠行中原,到了蜀中地界了,蜀中自從大唐以來便是一方重鎮,無論是曾經同樣亡命於成都的唐玄宗還是如今和他祖先一樣在成都偏安的唐僖宗,有唐一代都是飽受蜀中人民和這一方土地的恩惠。當時天下分為十道,蜀中屬於劍南道,下轄蜀州、漢州、 彭州 等州,天險加上人和使得這一方水土幾百年來都沒有遭受過戰火的摧殘,端得是富庶無比,唐僖宗逃難天下也大大多是看上了這快地方的富足,要不然他逃到諸如隴右道、嶺南道等鳥兒都汪拉屎的地方他可不願意!

過劍閣,便是聞名天天下的“蜀道”了,大唐最著名的詩人李白有詩雲:“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由此可見川中之路很是不好走,其時蜀中分為東川和西川,兩川各有大唐朝廷派出節度使鎮守,而皇帝所在的東川治所便是在成都,由成都尹王建兼任節度使,西川由朝廷中權勢滔天的田令孜的同母弟陳敬瑄擔任。東西二川分領蜀各州。

聽得歸穀子簡單介紹過蜀中的局勢之後,朱友文一臉鬱悶地一言不發。

在他有限的曆史記憶中,蜀在五代十國是分前蜀和後蜀的,前蜀便是由現在的所謂的東川節度使王建擔任的,而西川則是在後來被王建用手段給吞並的,由是王建才統一了川中,扼守劍門,而中原也一直忙於政權的更迭無權西顧,王建勢力逐漸做大後來陸續吞並了雲南以南的更個南蠻部落,實力大增。後來他才在蜀中稱帝,國號為“蜀”,他也被稱為蜀帝,自是建起了前蜀政權,至於後蜀倒也和前蜀一樣是乘著中原紛爭原唐的臣子孟知祥占據了蜀中壯大了勢力後來也才稱了帝。

現在聽了歸穀子的一番說明,朱友文開始有些緊張起來,要知道,在曆史上的這個時候,朱友文還沒有反出朱溫,而朱溫卻已是派出了迎駕使把僖宗接回長安,但在中途卻被鳳翔李茂貞所劫,僖宗流落興元,二方勢力大戰於鳳翔,最後以朱溫派出的軍隊退出而告終,而李茂貞卻也畏懼於朱溫的力量不敢公然把僖宗接回鳳翔府,所以僖宗及大唐宗室老臣們便暫安於興元府,期間吃了多少苦頭也隻有這些皇親國戚們自己知道了。

但是現在一切卻變得不一樣了,朱友文再也不是原來那個隻在背後替朱溫默默打點糧草,準備物資的風流“汴梁”留守了,那個曆史上的朱友文的最後結局很簡單,在朱友珪弑父朱溫之後便當上了替罪羊,死於朱友珪的毒手,但是現在朱友珪反而已經死在了朱友文的蓄意安排的伏兵之下,那曆史的走向豈不是?

整理了亂得一團遭的頭緒,朱友文靜靜地在馬上開始思考了起來,要知道,曆史的走向變了,也就是說,自己以前的那些曆史知識便可以丟到垃圾桶裏去了,接下來的怎麼個走法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了,若有一步之差的話,自己死於這個異時代那可真是說不準的事情!

曆史的蝴蝶效應已經開始露出了一點點它的眉目!

看出了朱友文臉色的不對,歸穀子縱馬到了他的麵前,輕聲問道:“公子可覺得屬下剛才說的那些話有誤麼?”對於這個提拔了自己的恩人,歸穀子心中隻有忠心二字!

朱友文搖搖頭,回答道:“沒有,我想到了一些以前的往事,所以有感而已,歸先生怎得把蜀中情勢了解得這般透徹?”

“嗬嗬,早在同州之時我便在收集蜀的情報以備日後不時之需了,沒想到還真派上了用場!”歸穀子輕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