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3、獨一無二的政治變革---王位世襲製(1 / 2)

可以說,夏啟逮捕了有扈氏的首領這事就完了,但他定下的罪狀也太坑爹了,下麵我們就來解讀一下:

1。不守禮法,枉顧法紀,置長君於不顧

這話要是在兩天後說出來,那夏啟就會占點理,但這是你還沒有成為大哥時說的話,那夏啟就是雞蛋裏麵挑骨頭,不守禮法枉顧法紀的,再說你夏啟也不應該自省麼?你擅自改製,導致禮法崩壞,這件事子虛烏有,夏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2。塗炭生靈,挑起戰爭,喪盡天良

對於戰爭雙方,都是有責任的,像黃炎分裂之時的阪泉之戰,又如黃炎結合對蚩尤的涿鹿之戰,雙方都應負起責任,黃帝炎帝在阪泉之戰前應想盡辦法去阻止戰爭的發生,在涿鹿之戰中,黃炎應該和蚩尤和解,這樣才算是仁君。在這場戰役中,扈氏挑起了戰爭,但是夏啟也應該以部落聯盟的方法先撤其位,然後除掉他們,這樣理所應當,所以這第二條他倆應一同承擔。

3。為保親族,興起大軍,私鑄錢兩,坑害百姓

的確這一點我承認扈氏確實幹過,根據《尚書》介紹,有扈氏除了野蠻的一麵還有溫柔的一麵,那就在於其經濟頭腦發達,夏啟想開始發貨幣,結果因發的過多引起了金融風暴,而有扈氏國小民微,很有可能實踐好這一經濟理念,但下麵的官員陽奉陰違,時時不能通稟上意,結果導致詐騙案頗多,真是太煩人了。

其實,夏啟審理扈氏陳述的罪狀還有好多罪狀我沒有列舉出來,不過這些罪狀除了這三條大多都是強加上去的,像什麼盜用國庫,投敵賣國啊,太扯了。

夏啟對有扈氏的審訊記錄粗略的翻看了一下,他在意的並不是這些虛的,他在意的是怎樣宣判伯益和有扈氏,伯夷這老小子太難纏了,因為有扈氏一案牽連到了伯夷,這才讓夏啟抓住了把柄。

夏啟對有扈氏的審訊記錄上就批了一個字:‘殺!”而對於伯夷,他想起了伯夷的功績,所以猶豫了一會兒,在他的審訊狀上批了四個字:“在家圈禁!”

一個案子審完了,夏啟猛然想到,如果這個時候再出現叛亂,那麼,隨著國力的日漸消耗,那夏朝的疆土,夏朝的國家不滅才反邪了!所以是得想個辦法去管一下各邦國了。

暴力是肯定不行的,那必須要樹立個製度,如果誰不服這個製度,那就人人得而誅之了。

夏啟為了得到這個權力的合法性地位,召集各部落商量,各部落迫於夏啟的壓力,紛紛同意夏啟的方案,夏啟隻能對於這些老部下們說了這麼一句話:“自夏太祖創業以來,各位都盡了一份力,但是天下已過了推舉之時,互相推讓已成過去,所仗者皆為我國之土與本國之力,有不服者請辟他塗,切莫傷情。”

哪敢有不服的啊!夏啟這一個集團力量最是強大,任何一個部落都無法與之抗衡,就算是聯合起來呢,那夏啟也有辦法讓他們在一瞬間土崩瓦解,GAMEOVER。夏啟已做好了準備,就看各部落的態度了。

各部落的長老們也不是傻子,他們也想好了。夏啟來硬的,大哥,我們知錯了,割地賠款你任選;要來軟的,那好我支持你們一族做我們的老大,我們必定臣服於你們。

夏啟一看人心所向,有扈氏都投降了,都被我滅的一幹二淨,我就不怕你們不服管教,敢跟我鬥,小樣,脫了馬甲,我照樣認識你。夏啟到最後還不忘“民主”一把,好吧,既然眾位當家的都同意我當盟主,那麼當仁不讓,就請各位當家的起個名字吧。

下麵可就吵吵開了,一個人說完,幾千個人又罵起來了,那家夥那場麵真是相當壯觀了。最厲害的是夏啟的一句話,因為這一句話,夏啟在曆史上的地位陡然提升了,但同時一個獨裁者橫空出世了。關於這句話,在《尚書》中有這樣的記載:

夏啟曰:“汝等立我而不立伯夷,徒昭示一新製度將要出世。而扈氏剛平而製未命名,請諸位賜一姓名。以告訴先帝。”下方議論紛紛,有以“皇子世襲製”命名的,有以“天子世襲製”為名,上皆不允。

也不知夏啟這哥們兒怎麼想的,突然靈光一現,他大拍桌子,將底下的大臣嚇了一跳,夏啟說:“吾想名其為‘王位世襲製’,以後的王位世襲罔替皆有其宗旨而發,其宗旨為:兄終弟及,父崩子繼。眾位說好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