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帝杼的野望(2 / 2)

經過一次次的失敗,帝杼找到了失敗的原因並加以補救,這一回終於造出了新式的甲胄(當然沒有舊式的),可是這也開創了新的戰局為減小傷亡,這個帝杼是真的宵衣旰食了一陣子。

等到建國之後,帝杼還在感歎自己造甲胄的時光,他覺得這是最難忘的時候,人往往被逼急了會爆發出驚人的潛能,這就是帝杼的思想經驗,這一點在以後的講述中會常常提到。

在複國之後,帝杼被立為太子,當時他的想法隻不過就是幫助父王管理好這個國家,但是當他真的拿起夏朝的管轄區域圖時,他真的憤怒了,堂堂一個夏國,竟然隻有二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而且竟然跟四周不認識的蠻夷戎狄打交道,這不得不讓太子感到危機重重,於是他固定下了朝綱,準備在自己承襲大統之時,開展一次大的征伐。

當他準備大軍時,國都內傳來了一個消息,這個消息使得他提前了出發的時間:少康晏駕了。這一回剛剛被封為軍隊總司令的帝杼登上了皇位,這就是夏朝的第十代君主。

即位之初帝杼還是想擊潰這些野蠻民族的,但是他越征伐越覺得力不從心,他覺得應該是自己年齡大了,所以他準備了十萬大軍到這個時候打的還剩三萬,這樣的敗仗實在是沒有臉再活下去了。

可是上天還是給了他機會,這個機會便是他又支撐了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征伐之事也是有的,但是比前八年少了很多,原因就是因為國王越老越怕死,帝杼是國王他也怕死。

當時,帝杼征伐的便是現在的日本。我們可能不知道他具體征伐的年份,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一仗到最後一夏朝軍隊的完勝告終,因為當時的日本還沒有什麼官僚建製,隻是一個舊石器時代的國家。

帝杼毫不客氣的講是一個征服主義者,他比於英國人的第一任國王、諾曼王朝的威廉一世(綽號征服王)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說帝杼是一個非常暴力的人。

經過這一戰,夏朝的土地達到了五十萬平方公裏的程度,這也使得帝杼獲得了夏朝人無上的支持,這樣帝杼的擴張政策圓滿結束,下麵就是內治階段。

在政治上,還是采用夏朝老祖宗夏禹指定的一係列綱要,還是要求遵循夏啟同誌的遺訓,家天下永存。但是他在政治上也設立了管製體製,使得檢查的部門進一步係統化,他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真正將管製體製布下的人。

正當帝杼在經濟上改革的時候,外族又開始變亂了。這一群野蠻人,天天就知道用拳頭打架,他們可能覺得拳頭這東西很不值錢吧,所以一個勁地向敵人身邊招呼,但是他們打擊的敵人並不是別的什麼蠻族,他們要是打別的蠻族兩個部落一火拚,還有利於管理,但是這一回他們打的是夏國的臉麵。

帝杼親自率領部隊與他們交戰,但是在這場戰爭中,帝杼身邊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戰死了,所以逼的帝杼不得不向朝廷請求援兵,這樣才滅了這一個蠻族,但是在這時候的夏朝也受到了打擊,但是不致命。

帝杼打算放棄經濟上的改革,直接向軍事上的改革進發,他想著將軍隊向蠻夷化的方向改觀,因為蠻夷戎狄四大方向的人雖然民風未開但戰鬥力十足,所以中原王朝必須向他們學習。

帝杼的這一思想遭到了很多人的抨擊,所以他將這份學習之心埋在心裏,去迎接另一場大戰,殊不知這場大戰讓他重新獲得了信心,這場大戰名字叫做“抗夷作戰”。

帝杼即位的第十六年,為便於王國的統治而對東夷采取軍事行動。從而,一即位就將王國都城遷於原(今河南省濟源縣附近)。後又遷於老丘(今河南省開封市陳留鎮附近)。

通過一係列的軍事手段,帝杼征服了“東海”地區的諸多勢力。諸如“三壽”以及“九狐”等諸部。擴大了夏王國對東夷地區的控製,有力加強了華夏文化的向東延承。

就在回師的路上,帝杼病倒了。但是終其一生來看他是一位有作為的國王,《國語。魯語》:“杼能帥禹者也,故夏後氏報焉”,也就是說帝杼能夠以禹為表率,因此成為了夏王朝祭祀最隆的君主之一。

請看下講:數帝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