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帝杼的野望(1 / 2)

上集的最後,在位二十二年的中興之主,偉大的複國國王終年七十八歲的少康駕崩,其長子繼位,就是帝杼。

杼的母親原來是有仍國的公主,而杼就是有仍國的外孫,帝杼這個時候也不小了,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仍然有自己的夢想,他的夢想是統一亞洲,走向世界,建立一個包括現在的中國、日本、印度、朝鮮和韓國五國的軍事大帝國,但是,現實的殘酷又不得不使他正視起來:他隻擁有兩國之土地,即現在的中國和日本;印度尚未開發,朝鮮還是一片荒蕪。哎,餐具啊!不過他的思想被後來的日本戰國時代的二當家豐臣秀吉吸收了,所以說日本有我們中國的骨血,而在中國有日本人的祖宗啊。

杼這個時候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老當益壯搞發明,勤苦備戰為擴張。在第二季中,我們也會提到這個詞語,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帝杼是一個十分有作為的君主,在他在位的時期,發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首先就是自己的領土在慢慢的減少,但是作為一國的君主,他不得不正視這個現實,像商朝這樣幅員不過三百二十萬平方公裏的小國,隻能說是一個由大多數諸侯國為主要成分的小國家,這個國家的領土麵積是多少呢?二十萬。

可見夏朝在那時候已經退化為我們後麵所講的十六國中的三流貨色。但是在這個三流貨色之中,我們看到的已經不再是原來叱吒風雲的大夏王朝,而是一個脆弱的小國家,在這一講中,我們將著重講述在位二十八年的帝杼是怎樣重建自己的小國家的。

在夏王朝建國不到一百年的時候,少康病死,這位國王的功業我們自不必說,他首先剿滅了寒浞的王朝,還夏朝以正朔,這樣的國王著實不應該在位僅僅二十二年就駕崩了。

夏朝的帝杼國王起到的就是一個中流砥柱的作用,在這一點上無論是中華民族還是世界上的野蠻民族,都不可否認這一真相。本來嘛,帝杼是一個發明家,他首先創造的第一批甲胄用於戰場之間可以殺敵無數,還可以防身呢。

帝杼發明甲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他又是怎樣成型的呢?這個就關係到我們對少康中興的講述中了。少康實際上除掉寒浞的時候,身邊有一員小將,這位小將就是帝杼。

帝杼在除去寒浞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夏朝的士兵穿的都是些破布衣衫,很少有穿真正精美的衣裳的。況且在他與寒浞士兵的激戰中他發現了一個缺點,那就是寒浞的士兵基本上有許多厚厚的衣衫,夏朝的複國軍隊幾乎趕不上他們戰鬥力的十分之一。

帝杼這回是下了狠心了,因為衣衫的阻擋可以使得刀箭射不穿,這樣就可以保證一切的士兵減少自己的受傷率,這樣對於國家的長久存在以及士兵的安身立命都會有好處的,所以帝杼也拿出自己的錢財(當然不多,一個王朝軍隊的副總司令能拿多少金子)給於那些比較貧窮的人,讓他們將自己的身軀包裹上衣衫,避免還沒有打到敵人就開始受傷了。

帝杼的這一個辦法隻是暫時將士兵的生命安全保住了,但是他忽略了一點,士兵的戰鬥力和受傷的程度時有所極限的,這就要求士兵必須要刺得準,殺得多。

那時候哪有像燕雙鷹一樣的殺傷力極強的將領,可以說就算是將全軍召集起來找,他們也敵不過燕雙鷹的功夫。這樣就可以說明,複****和寒浞軍簡直是半斤八兩,戰鬥力不相上下。

但是,帝杼的優點也在這個時候顯現出來,他又與士兵同甘共苦的意誌,所以士兵對他也是坦誠相見,他也明白了自己軍隊的弱點,並且想出一套擊敗過澆的辦法。

他在次日通過了反間計讓過澆和戈戲兩軍打了起來,自己卻躲到一旁觀看,這是他發現了寒浞軍隊與自己軍隊的紕漏,因為都沒有比較厚的衣物遮擋,所以兩方打成了平手,這樣傷亡就很大了,所以這個少將軍想出了一套造甲胄的方法以減少傷亡數量,但是結果很不理想,試驗了幾次還是敗績而歸。

看他這麼鬆懈,過澆先反應過來帶並準備奇襲那些真正的讓他們兄弟不和手足相殘的人,可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反應得到挺快但是他的弟弟卻是一個慢性子,聽他解釋完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打這一仗。

過澆真是拿這個弟弟沒辦法,所以隻能眼看著他將大軍摧毀殆盡,自己帶著殘兵敗將回到了國都陽城。此時的陽城已經是人人怨言沸騰了,寒浞的反動統治日益嚴重,所以導致了他治下的人民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