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有一個狐狸精(2 / 2)

褒姒雖然生得豔如桃李,卻冷若冰霜,自進宮以來從來沒有笑過一次,幽王為了博得褒姒的開心一笑,不惜想盡一切辦法,可是褒姒終日不笑。為此,幽王竟然懸賞求計,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奸臣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主意,提議用烽火台一試。舉烽火將諸侯軍隊引來,自己則與褒姒觀看他們的糗態,褒姒終於大笑起來。

但是一次兩次這樣還有人信,如果真是用的次數過多,那鬼才相信呢。幽王在喜悅褒姒一笑後,屢次舉烽火,但從此失去諸侯對他的信任,使諸侯不再理會他舉烽火。

這的一提的是周幽王身邊有一個奸臣,名叫虢石父,這是位不可多得的權臣。此人善於阿諛奉承,又相當勢利。再加上他廢申後與太子的事,讓申後的父親申侯很憤怒,遂串連繒國與西夷犬戎進攻幽王。

犬戎打來了

周幽王一看是自己的嶽父帶著兵打過來了,又看在鎬京的兵不足敵兵的三分之一,所以,再次燃起烽火,這是他的叔叔伯伯們一看,這小子又在舉辦篝火晚會呢,所以對他的求救信號置之不理。最後幽王在驪山下被殺,褒姒被擄走後下落不明,犬戎“盡取周賂而去”,西周滅亡。

回顧西周這276年(實際上是二百七十五年加上前771年前半年)的曆史,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周王朝自第五代實權主義者就開始出現問題了,第五代實權主義者周昭王因為戰爭被南方人淹死了,以後的國王大多都要在自己的一生發動兩次戰爭,活力必然有所損耗,這是西周王國滅亡的原因之一,戰爭損國力。

諸侯分封的太多了,自己這個大宗有的時候真是鞭長莫及。況且分封多了自己又不好管理,等到第一代國君駕崩,那麼第二代國君與諸侯王的關係就是叔侄關係,那樣的話到了第三代的話,那就可能是爺孫關係,那麼這樣算起來,諸侯與本宗的大王的關係卻是越來越遠,這樣到了最後本來有關係的也變成沒關係的了。這是滅亡原因之二,強枝弱幹。

第三個原因當然是要看一看這個王朝的最後一代君主的作為問題。最後一代君主便是我們這章要講的主人公周幽王,他其實沒什麼建樹,隻不過活過了自己的父親,所以才使得他自己成為了周朝的元首,如果沒有他的父親,他身邊還會有一些真正可以使國家富強的大臣,可是周宣王確實辦的事情不人道。這就是周朝滅亡的第三個原因,積重太多,難以改革。

第四個原因,還是由於周幽王年齡太小,即位的時候年僅十三歲。如果大家提出反對意見,這毫不奇怪。因為周成王就是十幾歲即位的典範,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周成王是有自己的叔叔輔佐才成為了大名鼎鼎的國王。相比之下周國的周幽王便寒酸的很,因為他隻有一個可信賴的壞蛋,也就是虢石父。

如果大家說褒姒有錯的話,那麼我就要說,褒姒和妲己還有夏朝的妺喜,都是生不逢時造成的後果,與她們自身沒關係,如果真有關係,就是由於他們的政治手腕不強罷了。

別惹老婆生氣

由於周幽王的廢後行為激怒了他的嶽父,他的嶽父帶領著犬戎攻陷了鎬京,並在這位周朝末代國君二十歲之時,結果了他,連帶著還結果了他的第二任太子伯服。這就說明千萬別惹妻子,否則你連被誰殺的都不知道,已婚的或者未婚的都要記住,隻有嶽父家的人才是真正的政治強者,也就是外戚,千萬別招惹他們。

可是作為未來國王的外祖父,申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他不知道“請神容易送神難”的道理,犬戎不僅火燒鎬京,而且殺人不眨眼,更重要的是犬戎首領也是一個練“劍”的家夥,他不僅毀了周朝的都城,而且搶走了褒姒,這樣,褒姒下落不明,成為三代(夏、商、西周)下場最悲慘的王後。

這也是第五和第六個周朝滅亡的原因,分別叫做廢嫡立庶和外敵侵略。周朝就是在這六個原因造成的,至於烽火戲諸侯,那都是虢石父的伎倆。

公元前770年,申侯扶立他的外孫姬宜臼為帝並遷都洛邑,這一年,西周的都城鎬京也在修複之中,並有一位無能的君王在位,這就是周攜王。不過這個王隻在位了十年,就在下麵的大臣殺死,以後的西周都是由周王的親弟弟的後代執政,國王都稱君。

好了,西周史就在這時候講完了,按說下一講就應該是春秋戰國的曆史了,那麼,我們不妨改變一下思路,將他們總結為東周史,我們下一講再說。

請看下講:葵丘會盟(講解諸侯國以及周朝王室的紛爭的開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