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權威何在(1 / 2)

平王其人

在周朝的的曆史上廢掉的太子隻有一個下場,就是囚禁起來,一輩子不許出去,可是周平王卻已廢太子的身份即位了,這主要源於自己的警惕性,主要的對象是他的父親周幽王。

有一天,宜臼在花園裏玩耍,幽王將籠子裏的猛虎放出,打算讓猛虎將宜臼咬死。宜臼很有膽量,當猛虎向他撲來時,他非但不驚慌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冷不防大吼一聲,嚇得老虎吃了一驚,後退幾步,伏在地上觀察動靜。宜臼便從容離去。他知道這是父王存心暗害他,就與母親申後暗暗逃出都城,投奔外祖父申侯。

其實周平王最初即位的地方並不在洛邑,而是在西申(陝西寶雞一帶),因為這兒是他母親的家鄉。在西申當了幾個月的天子,宜臼在秦國護送下,東遷至洛邑,在晉、鄭等諸侯國夾輔下,勉強支撐殘局。東遷後的周朝,史稱東周。東周開始的這一年,就是春秋時期的開端。

周朝的命運在公元前770年時被斬為兩段,不過這隻是個小事情,可是在即位的同時,西周舊都鎬京也發生了變化。諸侯虢公翰擁立幽王的另一個兒子餘臣為天子,稱攜王,出現了兩周並列的局麵。不過僅僅十年,支持姬宜臼的晉文侯就攻殺了攜王,周王朝又重新統一。

宜臼東遷時,因為秦襄公護送有功,就提升他為諸侯,並答應說:“戎人攻占了鎬京和岐山地區(今陝西鳳翔縣一帶),你去攻擊他們吧,打到哪裏,那裏就歸秦所有。”不久,岐山以西地區為秦所攻占,秦國從此開始發展起來。

可是東周王朝的威儀和西周王朝的威風不可同日而語。由於大片故土喪失,東周王朝僅僅擁有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東不過滎陽,西不跨潼關,南不越汝水,北隻到沁水南岸,方圓隻有六百餘裏,地窄人寡,與方圓數千裏的大諸侯國相比,它隻相當於一個中等諸侯國而已。周王朝大大衰落了。

鄭、晉、齊,魯、燕、宋、楚等大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相互之間不斷進行兼並戰爭,形成了諸侯爭霸的紛亂局麵,中國曆史進入了一個大變革的動蕩時期。

宜臼在位期間,因外祖父申侯擁立自己有功,便賜予申侯以封地,並派自己畿內的百姓去戍守。這使百姓離鄉背井,十分怨恨。

姬宜臼一度委任鄭莊公寤生為朝廷卿士。後由於鄭國實力雄厚,姬宜臼對鄭莊公懷有戒心,不願朝政為鄭莊公所操縱,又乘鄭國多事,鄭莊公沒有來上任的機會,想撤掉他卿士的職務。鄭莊公聞知,馬上趕到洛陽,對姬宜臼施加壓力。姬宜臼再三賠禮,鄭莊公不依。姬宜臼隻好提出讓太子姬狐去鄭國作人質。不過這太有損天子的體麵,群臣又提出了相互交換人質的辦法,讓鄭莊公的兒子忽也來洛邑作人質,而周太子去鄭國則用學習的名義。史稱“周鄭交質”。從這一史實可知;姬宜臼東遷後,周王室已勢力衰微,周王名為天子,實際上要看大諸侯的臉色行事,可以說周朝這個時期的顏麵盡失。

周平王於十一歲即位,六十二歲駕崩,一生無所作為,所以政績平平,他死後,由於自己的長子姬狐(由於要避開周厲王的名諱,所以改成姬泄父)早死,所以沒有等到那一天,而他的小兒子名叫姬武,他被封在的地方也是名曰武地,所以以地為姓,他也就改姓武。武則天稱帝之後,曾追封他為康皇帝,新、舊唐書中僅作“康皇帝武”。

由於宜臼死得太早,所以姬林(泄父之子)即位的時候隻有二十歲,這個二十歲的君王,早已沒有了先周的威風,他也知道姬泄父是怎麼死的(平王病死時,太子姬狐正居於鄭國為人質。鄭莊公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繼位。姬狐因一路上哀傷過度,回朝後就病死。姬林便被鄭伯和周公黑肩扶立為天子),所以他雖然表麵上悲傷暗地裏卻興起了討伐大軍。

姬林這時候正應該夾起尾巴做人,給鄭國以高官厚祿迷惑他們,可是他確實辦了一件不人道的事:即位之後,為了壓製鄭莊公的權利,周鄭交惡,最後雙方在繻葛開戰,鄭國將領祝聃射中姬林左肩,周天子的權威於是蕩然無存。

但是具體這件事又是怎樣發生的呢?這要從鄭國侵占周朝土地開始說起。

姬林在位期間,因鄭伯扶立他有功,將位於黃河北岸、泌水之南的溫(今河南省溫縣西南)賜給鄭國,周王朝的疆域又縮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