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石器時代(2 / 2)

要知道,古代人很迷信的。舜因為洪水的爆發放棄了私欲,他終於看破除娥皇女英以外的社會達到了自然無為的境界,而此時一個大漢的湧入,又令其頭疼了。

這個人叫鯀,史書上很少見到他。他和禹是父子倆,因為他接下來的災難才引出了禹這個治水能手。一點都不假,他在這個水患麵前被嚇傻了,原因好比是潘長江遇見了姚明------高,真是高。

鯀治水治了九年,結果麻煩大了,因為他采用的都是舊石器時代老祖宗留下來的笨法,什麼水來土掩,都不能登大雅之堂。因為與時俱進才是硬道理。

鯀回到朝中對他們共同的大哥----舜說:“大哥我不行了,這水沒法治了!‘

舜說:“一道組特,混蛋,要你何用。來人,宰了!‘

鯀被殺,舜沒辦法隻有啟用禹了,因為除了他沒人敢治水啦。舜也明白,禹和他有殺父之仇,所以他心中有愧,便答應治水成功後讓位,讓禹來當老大,並許諾讓他當額駙之言,將女兒嫁給他,大禹這才答應治水救黎民。

這個時候的大禹,心中也有一個小算盤。如果舜招他入宮,他便可以大展政治手腕。否則就是不信用於天下。

禹治水十三年,過門而不入。他很辛苦,結果回來時夏啟都十三歲了,這還不算,這孩子還文武雙全,是塊好苗子。因為這樣,他才能成為夏高祖。

這個時候繼位人選還未定下來,下企業同時也不是王侯將相,因為我們隻承認一些真正即位的人為國王,並不承認他這個小屁孩為國王,我們也沒理由相信一個小孩子會成為國王,在這個時候的每件事都是這麼不可思議。

舜見禹治水回來,嚇了一跳,因為他還眷戀自己執掌不到五十年的政權,他也很貪戀權利,他也希望長生不老,長命百歲,但是時間不等人,他這時已是百歲高齡了,再執掌下去這有違天意,所以還是辭職好了。

舜退位了,接著禹接受了禪位詔書,他安靜走上了王位,底下響起了掌聲,他趁機追封鯀為太上帝,並將舜封為虞王,賜王室物品,這個時候舜才知道自己已經無力與禹鬥了,實權已完全旁落了。

前2071年舜去世,禹親政,親政的第一件事,就是翦除舜的舊勢力。大家都知道,鯀的死對於禹是一個大的打擊,所以這場反攻清算是一個較為正義的行動。

前2070年禹稱王,為夏太祖,他的兵士有五十萬人,可以說是當時最強的軍隊,最主要的是他的大臣各個能幹。

他很滿意這樣的作為,的確,有什麼樣的國王,就有什麼樣的兵,什麼樣的臣。他的儲君這時隻有十九歲,也就是夏啟,夏啟是一個德才很不高的人,但他的毒計絕不次於禹。

公元前2026年,禹病逝,關於即位的人選,分為兩派,一派支持夏啟,一派支持賢臣伯益,伯益是禹的謀士,很受禹的信任,他是最得人心的臣子。

伯益的出現讓儲君啟很是如芒刺在背,啟很納悶。因為伯益沒有經曆過治水,隻是經過了舜的時代,因此,舜倒台後,他又投向了禹,他覺得應該是他即位,但半路又殺出了個程咬金伯益來了。

啟決定先發製人,他首先將伯益的爪牙滅掉,使伯益變成了聾子瞎子,因為這樣可以使他的情報變得多起來,他想的對了。

伯益在一次即位典禮上,被旁邊的夏啟部下扮演的保守派分子拿下,這當然是夏啟的主意,夏啟明白在人員上他是劣勢,所以他隻能這樣,發動突然襲擊。伯益錯誤的以為夏啟跟丹朱一樣,都是一個軟弱分子,不足為懼,結果他想錯了。

伯益的被捕導致了一個姓扈的部落的反叛,這個姓扈的部落,還不知道這個夏朝橫跨河南,山東,陝西等地,至少也有90萬平方公裏,建都陽城,即今河南登封,他低估了夏朝的實力,必敗無疑,但是夏朝該怎麼發落他們呢?而作為夏朝統治者,夏啟又會作出對王位的怎樣的一種分配方法呢?在這場戰爭中又是什麼樣的戰術幫他們走向勝利呢?這是一個謎,因為這個謎,下集更精彩。因為這個謎是解開夏啟改製的重要原因,重要因素。

下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