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禎十七年正月十五日晚,北京城裏金鼓喧天,滿街的燈籠和花燈把個城市裝點得金碧輝煌,處處玉樹銀花,再加時不時響起的煙花爆竹聲,當真是熱鬧非凡,一派錦繡世界。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在北京有個習俗,每年自正月初八起,就各處開始張燈,一直要到正月十八方會落燈,這期間燈火通宵不滅,京城九門徹夜不閉,任由百姓們進出,謂之鬧元宵。
去年過年,卻碰上北邊清虜大舉入關,九門緊閉不說,一個年更是沒響過一聲爆竹,倒是在隆隆的大炮聲中度過的,元宵節的花燈,自然也一樣用炮火替代了。到了今年,總算還算平安,清虜沒再來騷擾。雖然近來也有流言說流寇猖獗的,不過那至少還遠在幾千裏之外,都覺著離北京遠得很。因此大家都盼著這日子能一天天地好起來,又加去年這年實在過得憋氣,於是今年差不多家家都紮了燈,便是再窮的也會在門前掛個自己糊的小紅燈籠,好圖個吉慶,有些大戶更是起了彩樓花車,所以今年的鬧元宵分外鬧猛。
齊化門外的東嶽廟,元宵節這天去求簽許願的人是最多的。城裏的官宦仕女,縉紳市民,但凡是有些什麼企盼的,都會在這一日去拜謁東嶽大王。一來求個簽看看今年運道如何,二來可以去廟裏許個宏願。不過那些願望也無外是升官發財,闔家平安,心想事成之類。好在除了擁擠之極,其他倒也沒出什麼亂子,但廟裏卻著實得了不少香火錢和還願的銀子,連帶解簽的也賺了個盤滿缽滿。
由於怕人多,所以今日陳圓圓特意不吃晚飯,隻吃了幾個點心就急急出了門,來東嶽廟求簽。果然因是吃飯時分,廟裏的人並不太多,很快便求到了簽。
她得了個中上簽。解簽的人說,所想之事,當有波折,不過終是好的。陳圓圓起先聽了心裏略有點不樂意。後來一想,吳三桂自那日奉旨出京回鎮遼東,已是近一年沒回來過了,最近聽公公吳襄說,朝裏正準備廷議調遼東兵馬入關守衛京師的事。如此說來,也許過不多久,他就真能回來了。
這麼說來,那簽也許是準的。俗話說好事多磨,不管怎麼樣,隻要三桂能回來便好。一想到這裏,陳圓圓的臉上不覺泛起了一片紅暈。
她抿起了嘴偷偷笑了一下。雖然轎子裏沒人,可她還是覺得有些不好意思,馬上昂起頭把身子坐了坐正,擺了個端莊的架勢,順手把轎窗上的紗簾子挑起一條縫向外看去,見已經到了齊化門前。
今天出城拜謁東嶽大王的人著實不少,守門的官兵在門洞中間架起了一條柵欄,半邊進半邊出,免得人亂了方向胡走,要是有那麼幾個人麵對麵地頂起牛來,反倒把門洞給堵死了。不過繞是如此,人流在此處還是動得極慢,一個挨一個地往前挪動。
於是陳圓圓一行人走走停停折騰了一會,轎子才算挪進了齊化門。
陳圓圓見進了門,便鬆手放下了簾子,順勢又朝外再瞧了一眼。可就在簾子落下一刹那,從簾子抖動的縫隙裏,她看見對麵路邊一群行人中,一個高挑個頭的錦衣公子扭頭左右看了看,隨即匆匆向城裏走去。
那公子扭過頭來的時候,陳圓圓正好從轎窗縫裏隱約瞧著了他的麵容。隻見他長得豹頭燕頷,一臉英氣,氣概頗是軒昂。這驚鴻一瞥,卻讓她心頭猛地一緊,一顆心頓時怦怦地跳了起來。她舉起手帕蒙住了嘴,差一點就失聲驚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