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東林黨人對馬、阮攻擊的另外一說,則是指控馬士英和阮大铖為了對應“逆案”,蓄意製造“順案”和東林黨人針鋒相對,借北都之難來迫害東林黨人。
事實上這又是一句不盡不實之語。
阮大铖起複後,確實對東林和複社人士進行了報複,就目前資料來看,他確實企圖掀起所謂的“順案”來進行報複,但最後卻因被馬士英所阻,這個企圖沒有成功。
其實阮大铖真正想報複的,是南中《防亂公揭》一事中的幾名發起人,而後來他也確實對這些人采取了行動,像陳貞慧、侯方域、周鑣,包括黃宗羲在內的一批人,都被他抓的抓、殺的殺。但是他們這些人,並非全是因投靠李自成的所謂“順案”被下獄,象陷害侯方域等人的罪名是在左良玉起兵後,說他們試圖聯絡左良玉做內應,弘光朝真正因為投靠大順軍被殺的,就隻有光時亨、周鍾、武愫三人。
要說起來,這三人也確實人品不怎麼地,尤其是那位光時亨,熟悉崇禎朝掌故的人我想十之**都會說殺得一點都不冤枉,殺得好。而周鍾給李自成上勸進表,將崇禎辱罵得一塌糊塗,武愫被李自成拜為防禦使,說到李自成時為避其名諱,將其名字寫為“字丞”等等,都查有實據,殺他們還真是一點都不冤枉,更別說馬士英最後還化解了阮大铖這一企圖。而和周鍾有牽連的周鑣之死,則原因比較複雜,也算是一樁公案了,我們留後再說。
因此終弘光一朝,根本就沒興過什麼“順案”,至於說馬士英和阮大铖一起搞順案,更是無稽之談,純粹屬於汙蔑。
阮大铖得勢後,大約先後策劃了三次比較大的對東林係人士的報複行動,一次是企圖掀起“順案”,另一次則是想借“南渡三案”中的“僧大悲案”牽連東林,第三次便是借左良玉東下內訌之事而發作。
但是,馬士英雖然為報恩起複了阮大铖,可他並不想與東林勢成水火,誠如顧誠先生所說,他是很想和東林,尤其是東林的頭麵人物聯手“造成眾望所歸、和衷共濟的局麵”的。是以正是在他的阻擋下,阮大铖的前兩次報複計劃均未能得逞。如前所引杜登春所說:“複社中失節者(即在北京降大順者)貴陽陽加歎恨,陰為矜憐,悉欲置末減”,誠為當時實情,而“大悲”一案,阮大铖已捏造了十八羅漢、五十三參、七十二菩薩的名單,準備牽連東林複社人士,最後還是由於弘光和“馬輔士英亦不欲,故止誅大悲(39)”,是以此兩次均未能起大獄。
至於第三次借左良玉起兵發,蓋此事不但涉及阮大铖,更危及到了弘光帝和整個弘光朝的安危,故阮大铖得以成功,但牽連的主要是“防亂公揭”中的一些為首人士,如陳貞慧、侯方域、黃宗羲等,並沒有大規模地血洗整個東林黨,且此行動也很快因清軍入侵、弘光被俘而告終,沒有掀起真正的大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