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阮、馬公案及明季東林黨人之失(七)(2 / 2)

黃宗羲等東林--複社黨人,於弘光朝之記載和評論上,多有此類不盡不實之舉,他們出於門戶之見、爭權失敗後之怨念以及個人恩怨等等各種原因,采取製造假材料、散布謠言等各種手段,從各個方麵對弘光帝本人以及馬士英等人進行了一係列攻擊,甚至在人死後還依然不放過,竭盡汙蔑之能事,其行為和影響是相當惡劣的。

東林黨人之所以攻擊弘光與馬士英,並非是因為什麼馬士英要翻“逆案”、製造“順案”,也不是什麼忠奸之爭,所有的一切,全是因為他們先前在“定策”事件中的全麵失敗而起。

弘光帝登基以後任用參與“定策”的馬士英、阮大铖以及四鎮武將等人,使東林黨人一方麵對弘光心懷恐懼,擔心弘光報複萬曆時期與東林的過節以及先前“擁潞”之事,一方麵又對馬士英等人由於“定策”一事平步青雲而心懷嫉妒和不屑,可他們又不敢就此和弘光正麵衝突,因為一來確實沒任何理由可以針對弘光發難,二則他們自己心中也心虛得很,所以把怒火和妒火一古腦兒全都傾瀉到了馬士英頭上,抓住起用阮大铖之事大做文章。

同時,他們雖然無法直接對弘光發難,但卻又采取各種手段,明裏暗裏地造謠說弘光和老福王妃的身份有疑,以此暗示弘光繼位的合法性,並借“假太子”等“南渡三案”煽動朝野人士對弘光和馬士英等人的不滿。這其中,又尤以黃宗羲為最,其他如林時對、錢秉鐙、金堡等人則緊跟其後,推波助瀾。顧誠先生在《南明史》中曾對“南渡三案”之真偽和影響,專門做了考據和詳細論證,有興趣者不妨去查閱一下,在這裏我就不重複贅述了。

黃宗羲等人的這一係列行為,在當時社會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尤其在南京以外,影響極大,說得嚴重一些,甚至可說直接影響到了弘光朝的存亡。

當時在長江上遊擁兵自重的左良玉,本就對四鎮的提拔過速有所不滿,而朝中部分東林黨人又想依靠左鎮來對抗定策四鎮將和馬士英,因此不但不為大局著想對其進行安撫,反而一再推波助瀾,使得左良玉借“假太子”等案頻頻向南京政府及弘光本人發難,甚至發展到後來,左良玉為了躲避與大順軍主力的決戰,幹脆以“清君側”為借口順流東下,開始與南京政府進行武裝內訌,這直接導致了弘光朝被清軍和左軍兩麵夾擊,兵力部署顧此失彼。在黃得功等一線戰將被調去抵抗西麵的左良玉部後,北麵的清軍一路長驅直入輕易攻入南京,致使弘光朝一朝傾覆,這其中,東林--複社的部分人士是斷斷難辭其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