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旅遊黃山(下)(1 / 3)

12、旅遊黃山(下)

(內容提要:黃山由中華民族始祖黃帝命名,因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而聞名。這裏不但風景好,人文曆史也相當豐富。)

我們4人遊山的時候,談論最多的是明代的徐霞客。有書籍載黃山曾得到徐霞客的讚譽,這對“人間仙境”的黃山十分榮幸。明萬曆年間1616年和1618年,這位“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的大旅行家,曾兩次登臨黃山遊覽考察。以他深邃的眼光、生花的妙筆,竭力描摹黃山秀美的景致。在他遍遊名山大川之後,作出了“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評價。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時至今日細讀他的遊記,我們還能感受到他昂揚的激情、豪邁的氣勢、浪漫的情趣。遊記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時時激起人們對黃山的向往和憧憬。

黃山因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和冬雪,並稱黃山“五絕”,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山”。徐霞客兩次登臨黃山,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用綺麗優美的語言。極其精確地向世人,介紹了黃山的諸多景觀。他筆下的黃山鬆“破石而出,盤結於危岩峭壁之上,挺立於風牙決壑之中。或雄壯挺拔,或婀娜多姿;浩瀚無際,與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斕,壯觀瑰麗”。

“自古黃山雲成海”, 以峰為體、以雲為衣,黃山是雲霧之鄉。其瑰麗多姿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徐霞客二上黃山,登上天都峰所見雲霧奇觀縱橫變化。他妙筆描繪“獨上天都,予至其前,則霧徙於後;予越其右,則霧出於左……,山高風巨,霧氣來去無定。再眺山下,則日光晶晶,別一區宇也”。

由於徐霞客的作為,黃山影響廣泛而深遠,大大提高了黃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黃山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為聯合國教科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再後來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2006年元月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徐霞客兩次遊黃山後,作出“登黃山,天下無山”的評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今天的中國正在從世界旅遊大國,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弘揚霞客精神、打造和諧旅遊,必將激勵黃山市旅遊業快速發展的力度,加快黃山旅遊國際化進程。隨著經濟的發展,公眾消費能力和自主意識的增強,個性化旅遊呈高漲態勢。徐霞客的地理考察探險之旅,就是一種個性化旅遊。我們把徐霞客“熱愛祖國,獻身旅遊,尊重實踐”的探索精神,融入到突出自主意識的旅遊之中。讓霞客精神發揚光大,讓遊客再現“重走霞客路”的過程。欣賞黃山以及祖國諸多名山大川的美景,感悟霞客的偉大的同時,感悟我們祖國的偉大。

黃山是以中華民族的先祖黃帝命名的,我們湔江堰市的清城山,也有黃帝在此地學道的傳說。相對而言我們那裏,有漢唐宋元明清以來的,古樹名木和曆史痕跡。黃山的曆史古跡要少一些,在時間上這裏開發要遲一些。我們4人一邊走山路,一邊聊著上述內容的話題,漸漸地勞累和疲倦襲上身來。自稱滿腳板心的郭大俠苦不堪言,一邊走一邊抱怨說是徐霞客害了自己。徐吹捧出來的黃山,走起來這麼難受。這那裏是什麼旅遊享受?簡直就是吃苦受罪。

我也走得很累,背在身上的挎包好象沒有什麼;提在手的水壺越來越重,隻好不時把茶水分些給同伴們。這長桶形塑料水壺有蓋子,實際上就是茶杯,使用起來真的很方便。苟小美和小祺感受好一些,有書籍說女人耐力好。因為天上的太陽大,苟、祺兩個都從自己背的挎包中,掏出布帽子戴在頭上。苟的帽子上有印花,戴在頭上好看一些。這時我想的是當年徐霞客,山上山下都是走路來去,一走就是好多天!那時黃山尚未開發山路很難走,他去過的天都峰鯽魚背,很少有人能走過!我們座汽車來、乘索道上山,隻是步行往下走幾個小時。我們這麼累那麼徐霞客呢?當年他不知辛苦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