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繼續工作(下)(1 / 3)

9、繼續工作(下)

(內容提要:文化的先進與否,關係到社會前進或倒退?在中國落後的封建思想文化,很容易抬頭回潮。)

文學和曆史作為社會生活的反映,常常會記錄下真實的社會形態。

遠的不說隻就明代以後而言。明王朝260多年,皇帝隻有朱元璋、和朱棣兩個比較有作為。其餘皇帝要麼荒淫無度,要麼無所事事。明十三陵都是些無字碑,長陵朱棣之外其餘皇帝,因為他們本身無跡可述。至於朱棣他是靠武力,篡奪侄兒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那時候的古人思想十分封建,總以為人去世後,仍然象人間一樣還得麵對一切。他將帝都從南京遷移到北京,實際上有避開父皇朱元璋的意思。即使這樣也有些說不清道不明,幹脆在自己陵墓前立一通無字碑!

上梁不正下梁歪,明代產生的文學作品《金瓶梅》,正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寫照。明王朝滅亡之前,有錢不能稿軍!明崇禎帝缺乏軍餉,要皇親國戚大臣們出幾十萬兩白銀,但是他們拿不出來。不久李自成打下北京,這些人被搞去7000萬兩銀子。由李自成的軍隊,化為千兩一塊(舊製1斤16兩,與現時的10兩1斤等量)銀餅,“騾車載歸西京(西安)”。明王朝有軍不能禦敵!南明的時候大軍百萬,不敵清軍10萬。其主要將領和朝臣,幾乎都死於內耗。當時的小說《桃花扇》,記載下南明社會上下腐敗的生活。有書籍載康熙皇帝閱讀《桃花扇》時,曾歎息說:“弘光(南明皇帝的年號)、弘光,能不敗乎?”

關於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失敗的原因?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他不該在西安建都,如果建都南京就可能立國。北京麵臨吳三桂軍和清軍的兩大軍事集團的威脅,農民軍要想建都是不現實的。李自成在北京僅40天,來去山海關加上打仗共18天,真正在北京僅22天!極短的時間內將大量銀兩,從明朝的皇親國戚、官僚地主那裏敲打出來,溶化成千兩一隻的銀餅運走。說明農民軍的效率很高,李自成並沒有建都北京的打算。打下北京一是搞銀兩、二是推翻明王朝,顯示自己建立的大順朝是正統。

幾個方麵的原因,決定建都西安必然失敗!一是唐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和五代後梁朱溫,曾大肆破壞西安包括關中平原。二是中國的南方開發、人口增加,人們的主食由小麥改變為大米。三是三門峽天險,黃河運輸困難。四是氣候變化當時中國的西北旱災頻繁,幾年竟達十多次。曆史上自唐代後,中國的政治中心北移東漸,宋、元、明700多年間,西安再也沒有建都。李自成建都西安是開曆史的倒車,倒退沒有出路失敗不可避免。他隻有建都南京象南宋一樣,利用長江天險擋住敵方騎兵。然後組建自己的騎兵,象嶽飛抗金一樣抵禦女真人,李自成和他的大順朝才可能立足。

向李自成倡議建都西安的,是當時的軍師(文人)顧君恩等。政治腐敗必然導致學術上的墮落,明代的文人士子們“束書不觀,遊談無垠”。居然看不到中國700多年間,政治中心北移東漸的變化。20世紀八十年代初,實行農業生產責任製的時候。有些學者們也是在“資”、“社”,“公”、“私”等問題上糾纏不清。關鍵時候小平同誌斬釘截鐵一句話,“先把肚子裝飽再說!”從而揭開中國曆史的新紀元。

滿清王朝也是極端腐敗,清小說《官場現形記》記載當時的情形。同期小說《紅樓夢》上,公子哥兒、小姐們隻是吃喝玩樂,根本不從事生產或經營活動。其直接後果是,清中期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到清代末期1890年後,僅占世界的百分之一。慈禧太後大肆挪用海軍軍費,修建她自己的頤和園,是導致甲午戰爭失敗的直接原因。中國近現代史上,首都三次被人打下。日本侵略死傷3500多萬中國人,都與清代的腐敗落後相關聯。

當今中國文學產生《廢都》,還產生過《河殤》、《蛇神》等!宣揚的都是腐敗頹廢一麵。再從周老虎、李春成、劉俊林案件看,社會的某些機體,也是腐敗得不成樣子。

2012年3月14日,時任國家總理的溫XX,在答記者問時曾放言:“……‘十年期間’的錯誤和封建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筆者想如果製度不能緊緊跟上,隨著經濟發展而製度又不健全,任憑周老虎、李春城、劉俊林等胡作非為。單就土地而言!由於土地是不能再生的資源,由於中國是人多地少的國度。四川特別川西,更是人多地少;他們造成的惡果,即便碎屍萬段也是無法挽回。網絡上有文章說,他們這夥人的作為,已經威脅到政權存在!自漢代以來中國就有“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之說。上述人等大規模開發,四川近億人耐以生存的田地,某種意義上已經種下蜀亂的根子。

1977年的時候,我還是湔縣縣委的打字員。當年打印的文件表明,1976年四川是“王張江姚”橫行的重災區。次年春天的時候全省春荒缺少糧食,黨中央從全國調糧11億斤支援四川。那時的中央領導曾講話,說四川隻有一條鐵路(寶成線),從外省運輸糧食進來很困難。這裏筆者想說的是,四川有近億人口一旦國家有事,外省能夠向四川大規模運輸糧食麼?前麵章節中的老廖,從宣傳部提前退休後,做過一段時間的生意。他的戰友多全國各地都有,老廖曾試圖利用戰友關係,將外省糧食販運來四川?聽說沒有成功,外省對糧食出省境有諸多限製。國外也是一樣據央視的節目,國家商務部的人說在世界糧食市場上,中國人買什麼、什麼就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