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自責(1 / 2)

孟山自然是到薑家來的孩子中,最積極的那個。因為那份緣份在,孟山從會走路起,除了早晚睡在家裏,幾乎就長在這座桃園裏。

他的父母要忙於生計,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勞作非常辛苦。小的時候,孟山是嬰兒,體量輕,還可以背在身後,隨時照顧。長大了,孟山的身體也重了,背著幹活就沒有那麼方便了。上山打野味,砍竹子,本來就是極消耗體力的事,身後再背著一個那麼大的孩子,還要隨時照看,更是辛苦非常。

在山裏,一個人的收入十分的微薄。如果孟山的娘不上山幹活,隻靠孟山的爹一個人,日子必然會捉襟見肘。為了生活能好一點兒,也為了能夠除了生活還有一些節餘,將來可以為孟山娶個好的媳婦。孟山的爹娘不得不輪流背著孟山在山上勞作。日子長了,人都憔悴了。

他們夫妻每每經過桃園時,隻要薑峰在,隻要他看見,便常常好心的將孟山留下來照顧。孟山的爹娘十分的感激。其實,薑峰也很感謝他們,肯讓自己和林四娘照顧孟山。有個孩子在眼前,跑來跑去,說說笑笑的,對他和林四娘來說是件好事,可以慰藉他們數年膝下無子的寂寞,排解堆積如山的無聊時間,還能帶來無限的生趣。自己沒有孩子,可以疼愛一下這個與自己有緣的孩子,也是好事。

有了當初的緣份,以及後來的種種,孟山就這樣順理成章的成了薑峰的第一個徒弟。

可惜的是,孟山雖然是個勤奮的孩子,但是天姿不佳。每次要學的東西,薑峰總是要教上好幾遍,他才能聽懂、記住。內容越深,學的也就越困難。好在孟山天性勤奮,一遍學不會,他就多學幾遍,一遍練不好,他就多練幾遍。水滴穿石,鐵杵成針。慢慢的一日一日累積下來,到了十餘歲時,孟山也算的上是村裏的秀才了。

歲月靜好,諸事美滿。當然可以幸福的生活。

然而,世間的事不能太圓滿,月滿則虧。薑家衣食無缺,夫妻合睦,卻也有缺憾之事。那就是薑峰和林四娘在這山裏住了近十年,始終沒有生育一個孩子。每每村裏有孩子降生,薑峰總要過去幫忙。這個時候,往往就是林四娘最傷心、難過的時候。她常常會一個人偷偷的流淚好些天,才能慢慢的平複。

今天,薑峰又為村西頭兒的一家姓劉的人家,接生了一個男孩。那個男孩生的虎頭虎腦的,特別惹人喜愛。吃晚飯的時候,薑峰對那個孩子讚不絕口,誇他如何的白,如何的胖,如何的討人喜歡……。林四娘靜靜的聽著,對薑峰甜甜的笑著,時不時的附合著也誇那個孩子兩句。可是,她的心裏卻是苦的,苦不堪言。薑峰是如此的喜歡孩子。如果今天,生孩子的不是那個劉家的媳婦,而是自己,孩子也不是那個劉家的孩子,而自己和薑峰的孩子,薑峰此時肯定會更加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