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真的就是天意,在薑夢桃出生的當天,桃園的桃花真的就如林四娘夢到的那般全開了。一下子,春色滿園。村裏的人十分驚奇,紛紛說道,這個孩子怕不是桃花仙子來投胎的吧。薑峰雖然滿口應承,但是心裏卻不十分在意。什麼仙子不仙子的,從來不信鬼神之說,隻要孩子平平安安的,他們夫妻也就知足了。
孟山是獨子,從他以後,孟大娘再未生育。薑夢桃一出生,孟山把她看得如同自己的親妹妹一樣,極為的疼愛,更勝過薑峰和林四娘。年齡相差十歲,薑夢桃是嬰兒時,孟山已經是個半大的小子,有能力照看她。平時,孟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帶著薑夢桃,不肯放下她一個人獨處。哪怕是聽到薑夢桃有一聲的啼哭,都讓他感到於心不忍。孟山對薑夢桃好,薑峰和林四娘自然高興。可是,太好了,也讓人擔心。他們常常提醒說,孟山,你不要總是這樣的寵她,會把她寵壞了的。孟山毫不在意,聽見了全當沒有聽見,隻是嘻嘻的笑,還是不肯讓薑夢桃受半點兒的委屈。
薑夢生在桃園,長在桃園。從出生的那天起,她聽的就是《道德經》,打會講話起,讀的就是詩、詞、歌、賦。
薑峰給孟山他們講學時,她在;薑峰與林四娘對弈時,她在;薑峰撫琴時,她在;薑峰寫字作畫時,她在。……
耳濡目染之下,又加上薑夢桃天姿極好。‘呀、呀’學語時,她就可以喃喃的背出孟山難以背下的文字。學筷子吃飯時,她就可以寫出比孟山字體工整的字帖。總之,小小年紀,不足三歲時,孟山會的,她都已經全會了。
女兒聰穎、好學,是好事。薑峰和林四娘見了,自然內心歡喜。可是,歡喜是歡喜,難免心中也有小小的遺憾和愁悵。薑夢桃的求知欲太強了。薑峰教授村裏孩子的那些,已經不能讓她滿足。她總是拿著書纏著薑峰問東問西的。薑峰喜歡女兒好學,可是從內心又有些不想她學的太好。
薑夢桃的聰穎,整個桃源都看的見。“如果夢桃是男孩子,就好了。”周圍的鄉親們常常撫著薑夢桃的頭這樣說。“將來一定能考上狀元。”
薑峰聽到這樣的話,心裏實實的難受。可是,他的嘴上卻說,“還是女孩好,不必有這些個煩惱。”然而,薑夢桃每每問到書上關於江河、湖山這事,表現出對翠屏山外世界的向往時,薑峰還是隱隱感到了不安和擔憂。
林四娘當然明白,薑峰的煩惱是什麼。沒人的時候,她常常一個人站在竹林的深處,黯然神傷。如果不是自己,薑峰現在也想必是狀元了。即使不是狀元,那麼至少也是個不大不小的官了。他的誌向,他的抱負,也不必像現在這樣在與世幾近隔絕的大山裏,日複一日的消磨殆盡。還有薑夢桃,不必受到這些拘束,為了刻意的避開世事,薑峰絞盡腦汁的搪塞她的好奇心。
薑夢桃年幼,根本不懂得狀元是什麼。她更加不明白,村裏的大叔大嬸們說的時候,明明是溢於言表的羨慕,而林四娘每每聞聽有人這樣說,臉上的笑容竟是那般的淒婉。所以,薑夢桃的心裏好奇的很。狀元究竟是怎樣的東西,令自己的娘如此的糾結。終於有一天,她忍不住了,稚氣的問薑峰,“爹,什麼是狀元呀?為什麼大叔大嬸他們都說我能考上狀元呢?要到哪裏去考狀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