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聞道(1 / 1)

山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靜平和。而山外呢,人人各異,戶戶不同。有人富腴奢靡,有人貧賤無食。這便是佛經上所說的水火人間嗎?佛,普渡眾生,難道別的地方都已渡完,唯餘這座縣城嗎?那麼佛將何以為佛。

…………

看著薑夢桃黯然神傷的背影,孟山的心裏一陣的糾結、難過。那流浪、乞討、居無定所的母子三人著實讓人同情。然而,讓孟山更加難過、心痛的是薑夢桃第一次親曆人間疾苦後的真情。她是深深的被震撼到了。薑夢桃在前麵走,孟山在後麵默默的跟著。他不敢去觸碰,怕薑夢桃更加的痛,以至於難以承受。

“哥,這裏有學堂嗎?”薑夢桃已經走了幾條街了,神情依然恍惚,可能是突然有所思,想到了什麼,停下來向孟山問道。“有。縣城裏,有專門的官辦學堂,也有私塾。”孟山答道。他不明白薑夢桃為什麼想起問這個。“我想去看看。”薑夢桃點點頭,心情似乎已經完全平靜了。“知道哪個是最好的學堂嗎?“嗯……”孟山略遲疑了一下,“你等哥一等,我問個路。”說完,孟山轉去向旁邊的鋪子裏問路。

日近午時,光燦奪目,讓人有些睜不開眼。薑夢桃微微眯起雙眸,抬頭望天,居然萬裏無雲。

那個學堂離他們當下所在的地方並不遠。轉過了兩條街,他們很快就來到門前。人未進門,遠遠的聽見朗朗的讀書聲清脆入雲,隨春日的芬芳飄出了院牆,街巷可聞。

孟山先上前,向門房說明了來意,門房到裏麵通報了,得到允許,孟山領著薑夢桃走進了學堂。

這間學堂,院落不深,房屋不多,正廳也不大,卻坐無虛席。薑夢桃慢慢的走過去,靠近了,站在窗下。裏麵,先生講的是《大學》。薑夢桃是第一次聽。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些都是薑夢桃聽所未聽,聞所未聞的。可是,孟山卻讀過。薑峰為了孟山的前途,從兩年前便單獨給他授課,講一些科舉必修的課程。《大學》自然是首篇。與此相類的書文,孟山已經將近學了三年了。除了《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這些儒家的經典,《春秋》和《國策》也是必修的課程。讀書不是自娛,而是為了入仕。自然要學治世濟民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