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心怡相約在Coffee shop。
\"到墾丁的食宿問題已經解決了!\"我興奮地和她討論這個話題。
\"真的呀,你不是都是住在中部嗎?有認識住在屏東的朋友?\"
心怡十分清楚我的交友狀況,所以知道我找到住在屏東的朋友,感到有些訝異。
\"有呀,阿旼的他姐現在讀屏技,可以幫我們...\"
當我說到這裏時,發現心怡的臉色並不好。
\"你去找阿旼?\"心怡的表情判若兩人!
啊,她到底怎麽了,為什麽一聽到阿旼時,表情就變了?
上一次和她聊到阿旼時,她也是一樣的情形,而曉瑰學姐是阿旼以前的女朋友~到底他們之間有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
\"怎麽每一次提到阿旼,你就變了一個人似了?到底是什麽事情呀?\"
我已經被心怡搞得一頭霧水。
\"唉,這都是上一代的事情。\"
心怡歎了一口氣,說了一段十多年前的往事。
在十幾年前,那時候的台灣正是以農業為主的時代。心怡和曉瑰學姐住在一塊兒,她們整個家族都是以務農為生。
她們家族從印尼移民來台,保有客家人勤儉持家的特性;
雖然說農家的生活十分困苦,所有的人都必須投入家務,男孩子從學校回家後就要到田裏幫忙耕稼,女孩子就在家裏處理家中大大小小的雜事。
她們家族大部份都是男生,因此家事交由她們兩個女孩子。
曉瑰學姐的身體從小就不好,無法做太粗重的家事,尤其是要煮整個家族的夥食,起灶的功夫不像現代那般隻要用瓦斯爐一點就著,可要花費一番的體力。
因此炊事都是交由心怡來完成。
但是學姐並不就因此把家務都交由心怡來做,她就負責其他較為輕鬆的工作,以減輕心怡的負擔。
兩個人從小在如此相互配合之下,姐妹們的感情愈來愈好。
在每個人胼手胝足努力之下,整個家族已由原先困頓的環境,轉為小康。
由於家族的人口愈來愈多,一些親戚決定要到外麵買房子。
當時的房地產並不是很興盛,尤其是靠近郊區的房屋,價位不高。
於是家族中決議,凡搬出去者可以領五十萬的安家費,若不搬出去者,可以擁有這裏的古厝。
結果,隻有心怡的父親決定留在老家繼續原有的農作,其他的叔伯則有其他的打算,有些做生意,有些想到外地發展。
心怡仍然是和以前一樣,每天一回家後就幫家裏做家事;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曉瑰學姐相伴,顯得心中有些微兒惆悵。
因為搬家的緣故,心怡和曉瑰學姐就很少聯絡了。
當時台灣的經濟起飛,傳統的農業漸漸被工業所取代,工廠紛紛林立,許多的農地變成了一家家的工廠。
阿旼的父親也趕上了這個熱潮,募集資金成立了一定小型鐵工廠。
在那兒,每個人對這個全村第一家工廠寄予高度的厚望。
果然,在阿旼父親強力的外交手腕下,客戶群由原先中部地區,進而轉進北部、南部,幾乎可以說含蓋全台的相關產業。
村裏的人,看到阿旼父親那麽賺錢,每個人都想投資,分一杯羹,但是由於大部份都是佃農,身無多餘分文,因此大多數的人就停止務農的本行,到阿旼父親所開的工廠裏去工作。
心怡的父親也受到影響。
由於她家有農地,因此就和阿旼的父親商量,在擴廠時候,一部份的土地作為工廠的建地。
於是,廠務欣欣向榮的業績,令每個人都感到十分地高興。
台灣的經濟以工業主導的狀況,沒有多久,整個農業受到極大的衝擊,大部份的勞力都投入工業的生產,傳統農村就交給年老的一輩去做。
可是,沒有多久,這樣的情形出現了危機。菜價下跌,菜農的生存受到極大的問題。
許多村裏的人暗自慶幸已經不事農產,轉為工業,不受到農業不景氣的影響。
但是,萬萬沒想到,阿旼父親的工廠因為資金無節製的運用,周轉不靈,導致工資無法如期發放!
在幾經借貸下,仍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引起許多人對阿旼父親的不信任!
此時,適逢\"五二○\"農民請願示威運動~台灣自戒嚴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請願運動,在台北市展開!
村裏的人,情緒十分激動地,在這一次的活動中,充份表示他們內心極度的不滿!
.........
事件結束後,阿旼的父親為了安撫工廠的員工,隻好以賣土地的方式來籌措資金~
當然,這塊土地,就是心怡父親投資的那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