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騎兵突擊(1 / 3)

黃楊的兩個旅一接戰就顯示出強悍的戰鬥力。那些和蘇合人一樣在草原上長大,從小摸著弓箭當玩具的戰士隻要加以訓練,讓他們能勁往一處使,確實當者披靡。

“傳令,五旅和六旅鬆開些再進攻!張弛有度,敵亂我不亂!”黃楊在幾十萬隻馬蹄揚起的轟鳴中大聲對副官叫道。

立刻,相當有穿透力的高頻號聲從銅喇叭裏傳遍整個戰場。正拚了死命抵擋黑衣軍團攻勢的烏力吉和滿都拉圖兩個萬人隊驟然感到壓力一輕。當麵的敵人居然在占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逐漸後撤,帶的蘇合軍正在交戰的前鋒也跟著一起衝了過去。因為一直搭不上手,在後麵急得幹跳腳的幾千蘇合騎兵正按習慣向兩側展開,麵對突然空出來的戰場,又再次習慣性地轉為正麵推進。

萬夫長烏力吉本能地感到國防軍的後撤有問題,但在這種時候,他不能也不敢下命令讓士兵們停止追擊。蘇合軍隊很勇敢,勇敢到個人的戰鬥或求生欲望遠遠淩駕於命令的約束。這種普遍問題會造成兩個極端現象——得勝追擊時停不住,失敗潰退時也停不住。在經曆了最初的驚惶和挫折後突然莫名其妙地從獵物升格為捕獵者,陡然膨脹的求勝心理一發不可收拾。蘇合軍以斬首論功,因此人人都希望趕在同袍前頭砍死幾個,回去當個什長乃至百夫長。

可惜這個很符合常理的願望在這兒行不通。國防軍後撤時不斷回射箭雨掩護。雖然從馬上轉身拉弓準頭和射速都大打折扣,但威懾力不弱,蘇合人追是追了,卻也不敢過分逼近。即便如此仍不斷有戴著皮帽的追兵摔下馬來,而看似落荒而逃的卻損失輕微——道理非常簡單,由於兩支軍隊都在馬上快速運動,後麵的就像是自己撞到箭頭上,而前麵的則是和拚命克服重力與空氣阻力做功的蘇合製箭支賽跑。一點微不足道的差別,卻造成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回來!讓他們都回來!敵人想引開我們,讓大部隊去對付奧爾格勒!傳我命令,所有人都向中軍的萬人隊靠攏!”烏力吉聲嘶力竭地叫道,將一個又一個傳令兵趕到前頭,“通知滿都拉圖也這麼做!我們先幫著奧爾格勒擊敗敵人的大部隊!”

在笨拙低效的命令傳達手段下,蘇合人的兩個萬人隊開始不情不願地和國防軍脫離接觸。缺乏層級分明的協調,進攻時犀利萬分的蘇合軍隊在戰術轉換時卻顯得像一群烏合之眾,散亂不堪。基層部隊的成員雖然損失不大,但建製卻亂作一團。百人隊成了五個十人隊加五十個散兵,一名千夫長能直接指揮到三四個百人隊已經屬於運氣極好。招呼部下的、尋找上級的,怒罵的、無奈的,各種聲音充斥在一起。

“幸好敵人正回撤,沒那麼快打過來。”烏力吉心有餘悸地朝正做著“放鬆運動”的國防軍望了眼,卻看到了令他終身難忘的景象。

“就是現在,壓上去打!”黃楊等的就是蘇合人在戰場環境急劇變化時自亂陣腳的這一刻。

隨著他的命令,在後撤時也大致保持了菱形隊形的兩個旅完美地從中間一分為二,所有士兵像是有人在耳邊喊口令一樣,本能地向一側撥轉馬頭。在蘇合人的常識裏,這種規模的部隊原本要跑出近三四裏才能完成轉向。但已經不止一次顛覆了舊有觀念的國防軍用實際行動明明白白告訴他們——一支訓練極其有素的騎兵軍團,所有人可以在幾乎同一時刻完成轉向動作,轉彎半徑隻有三百米。

“嗯,不錯,有點樣子。”李雪鱗對於這個在烏力吉看來隻能用“神跡”來形容的戰術動作給了個及格,“但是轉彎半徑還是有點大。如果命令有個提前量,事先拉開點間距避免碰撞,至少可以砍掉四分之一多餘的距離。”

“急停急轉很傷馬腳。”許福海提醒道。

“傷了就傷了。以後在備用馬匹充足的情況下,適當的消耗可以承受。傷了馬總勝過傷了人。”

“明白了,我會召集軍官們討論後修改操典相關規定。”

“還有,”李雪鱗看著戰場上的形勢,皺了皺眉,“以後一定要強調,戰術動作規範是沒錯,但不能機械化。敵人在集中起來往東推進,黃楊兩個旅裏那一半從西方轉向的不是被拉開差距了?不動腦子!”

如果哈斯巴根聽到李雪鱗的苛刻要求,肯定會當場氣絕。在他看來,敵人的動作簡直有如鬼魅。兩個五千人的騎兵集群,說轉向就轉向,在蘇合人側翼剛顯出混亂跡象時就狠狠砸了上來,時機拿捏得分毫不差。

“這就是黑狼王的軍隊!”哈斯巴根倒抽一口冷氣,長這麼大頭一次感到恐懼。在之前的所有戰鬥中,無論麵對什麼樣的敵人,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大家都在“常識”的框架裏打仗。夏人善於據守拙於野戰進攻是常識;突厥人、契丹人戰術單一,習慣擰成一股作戰是常識;蘇合人在開闊地帶能大量馳射殺敵也是常識。但黑狼王的軍隊好像從不知道“常識”為何物。他們從裏到外,與這片草原格格不入,或者說,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