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權臣與軍閥(上)(1 / 2)

李雪鱗一行突然斷了音訊,李毅隻高興了沒多久便再次惶恐起來。如果他們是死在陸淩安排的伏兵手裏,早就有人屁顛屁顛來討賞了。可現在京城以外這一路上連個消息都傳不回來,寂靜得有些詭異。

此時的李毅有如剛從美夢中被驚醒。在一年多的時間裏,他對權柄食髓知味,現在卻得麵臨著被打回原形的尷尬。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他到不擔心來自於親生父親的逼宮,關鍵還是在於那個行事一向漠視常理的新貴軍閥。晉王好名。而作為皇室旁支的這個家族,最值得誇耀的就是在大權獨攬之下也從來沒有問鼎九五的行為,好幾次都是等小皇帝到了年紀後立刻還政。隻要李毅真的能讓李玉澄照著他的意思說話,晉王無論如何都是不敢違拗的。

但李雪鱗就不同了。雖然相處的時間不長,李毅卻因為他在外邊的種種風傳與王府中的平和表現一對照,深知此人決不是那種為了名留青史,死也要保住名節的迂腐君子。朝中大臣們經常拿來殺時間的話題就是:一旦把這個漠北的天可汗惹惱了,誰知道那些被歸納到一個旗幟下的草原軍隊會做出什麼事來?讓江山變色都不是沒有可能。

估摸著時間,如果李雪鱗他們路上真的沒被堵住,過個十來天就能到京城了。事到臨頭,李毅絕不會獨自硬扛著。共擔風險,共同發財,這是官場上自古流傳下來的潛規則。當然,風險得地位低的人多擔待,而好處則是上位者先占先得,這也是人盡皆知的潛規則。

於是在一次散朝之後,李毅將參與謀劃此事的兩個重臣都拉近了皇城裏一間事先準備好的房間裏。

“董大人,你看,要不把城門都閉了?他們行蹤難以捉摸,說不定有可能喬裝後混進城裏。”

左仆射哼哈幾聲,推磨道:“晉王爺在禁軍中誰人不知。就算沒有腰牌文牒也未必會被堵在外邊。如果封城,少不得讓人起疑心,說閑話。不過世子也是慎重起見。陸大人的意思呢?”

“我看還是算了吧。大家做的什麼心裏清楚,事到如今隻靠這種小手段根本於事無補。”陸淩像是吃了火藥,說話都帶著氣。

打從派出去的伏兵一次都沒傳回來消息,他這個預定的樞密使就悔青了場子。別的不說,在滄州可是下了五千人的血本,居然是勝是敗都沒個音信,這種難堪的沉默沒過一天就給心頭加一塊秤砣,墜得心慌。他原本是入夥時間最短的,要回頭應當很容易。無奈所做的事卻是最要命的,現在隻能跟著李毅一條道走到黑。

董尚華好像沒聽出陸淩話中的意思,點點頭:“陸大人所言也有理。以不變應萬變也是個法子。”

“不變真能應萬變?”李毅冷笑道,“那個自甘墮落去當夷酋的人誰能應付得了他?”

“唉,實在不行也隻能有勞今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