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認祖歸宗(四)(1 / 2)

或許是古裝片看得多了,也或許是舊日的紫禁城早已不是什麼神秘的地方,李雪鱗對於象征著皇權的宮室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敬畏。比起真實到讓人陌生的大夏市井,他倒是覺得皇宮和自己印象中相去不遠,熟悉感讓人放鬆不少。

大夏的宮殿不像外族入主的元、清般奢華。屋頂的瓦片是黛青色的,比起如暴發戶般俗氣的黃色琉璃瓦,看上去倒更加沉穩、更有文化些。宮牆倒是純正的丹朱。但年代久了,顏色也被洗練得老成圓潤不少,現出如上海老洋房的赭紅色。行走其間,與其說是富麗堂皇,倒是觸手可及皆是滄桑。這個帝國已經存在了百餘年,不年輕了。因為自然災害、過度征戰,以及外族入侵,國力的衰退就連在皇宮裏也感覺得到。

晉王瞥了眼神色一如往常的李雪鱗,心中埋怨歸埋怨,卻也忍不住佩服此人的氣度。就連耶律宏等人都有些震驚於如此規模龐大的宮殿群,他卻好似在自家後院閑庭信步,一點都沒有緊張感。在這個時代,既不逢迎也不垂涎,能夠不向皇權屈膝的人極少。而李雪鱗的野心已經遠遠超出了大夏的疆界。帝位對於他來說不過是個工具而已,對工具沒必要表現得很巴結。

但在旁人看來,這無疑是他身上的又一道光環。李雪鱗一生的傳說中,有的是他故意製造的輿論,但更多的是像這種被別人附會而來。此刻這位走在長廊中的未來皇宮主人也不是一點都不緊張,不過在贏麵頗大的情況下,真正該感到不安的是李毅而不是他。

各人有各人的心事。沉默中,幾個黃門已經領著他們自西向東經過皇宮的中軸,來到泰清殿。這是皇帝平時在宮中召見大臣的地方。殿堂不大,比起故宮三殿來連一半都不到。但好處就是少了陰沉壓抑的感覺,四麵窗中都有陽光投入,將裏邊照得通明。

“請公主殿下與幾位大人稍等,皇上已得報,稍後便到。”黃門略施一禮便走了。

李雪鱗看到在那個紫檀木的禦座前居然放著兩排椅子。而晉王居然就徑直坐上了右首第一把。舞陽公主則走向了左邊的首席。

大夏頗有些類似於宋朝。沒有經過蠻族的閹割,臣子與皇帝的關係並不如後世這般退化到奴隸社會的範式。不僅泰清殿中大臣們可以坐著與皇帝商量軍國大事,就連在朝堂,三品以上的高官也有專屬的椅子。當然,這隻是傳統綱常體係下所能做到的極致。如果皇帝要誰完蛋,羅織些罪名照樣可以革職乃至刑罰。不過話又說回來,政治鬥爭千百年都是如此,李雪鱗那個時代也不見得好到哪裏去。無非就是公開砍腦袋的事沒了,取而代之的是服刑後軟禁而已。

見李毅也選了個位子坐下,李雪鱗不再客氣,坐到了左首第二把交椅上,和仆固德潤麵對麵。

晉王見他選了這個位子,再次皺了皺眉。沒說什麼,隻是一聲歎息。

按照尊卑排序的規則,李雪鱗已然將自己當成了皇家的一員,這才緊挨著公主坐下。淡雪驚詫地看著他,剛想出聲提醒,卻看見晉王無奈的神色。公主這才發覺今天的事似乎並沒有李雪鱗所說的那麼簡單。

不等她向李雪鱗開口詢問,門外已經一聲接一聲傳來了皇帝駕臨的宣讚。

“皇上駕到——”

不用提醒,眾人都站起身向著皇帝入殿的方向行禮。雖然不用跪下,但要保持接近九十度的鞠躬姿勢也不是很舒服。李雪鱗低著頭,隻看到一襲明黃色的小小袍服從自己麵前經過。

稚嫩的聲音從禦座那兒響起:“眾卿平身。”

“謝皇上。”再次托古裝劇的福,李雪鱗的回答像是對語錄般流暢,動作和用詞與晉王他們毫無差異。等坐回椅子上,他這才頭一次看清了真正的皇帝。

小皇帝李玉澄雖然與淡雪是孿生姐弟,相貌卻有些差別。濃眉大眼,可以用虎頭虎腦來形容。隻是久居宮中,皮膚白得不自然,像是株溫室裏的花朵。但與李雪鱗那個世界中隻會瘋玩的小正太們不同的是,戴著朝天襆頭、穿著圓領明黃袍、腳蹬皂靴的李玉澄顧盼間確實有些氣度。小皇帝也罷,小公主也罷,長在帝王家,從小就自然會有種貴氣,讓人感到難以接近。